本報杭州1月8日電(記者董碧水)隨着幾聲悶響,有着西子湖畔第一高樓之稱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3號樓,在1月6日清晨被爆破拆除。近兩天來,該樓被炸的消息不僅佔據了杭城各大媒體的顯著位置,也為社會各方所關注。
| |
國內第一高度“框筒樓” |
被炸3號樓原為浙江大學湖濱校區主教學樓,共22層,其中地下兩層,高67米。此樓開始籌劃於1985年,1993年正式交付使用,建築面積21100平方米,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該大樓為國內第一高度“框筒樓”,樓結構為中間框架、兩邊為筒,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該樓較普通樓體更結實。”據該樓設計人員介紹,一般普通住宅樓允許荷載為每平方米150公斤,教室每平方米荷載200公斤,而該樓每平方米荷載可達400公斤,其荷載量可與很大的圖書館相當,“非常牢固”。
“按照設計使用壽命,該樓至少可以使用100年。”到被爆破拆除時,才僅僅使用了13年,與建造時投入的資金和大樓的應有使用壽命相比,其遭遇讓許多人感到惋惜。
據悉,該樓的被炸是因大樓所在地塊已被出讓,其出讓價高達24.6億元。而根據協議,出讓方需在2007年1月底前把土地平整交付。
事實上,該樓在十多年前建設時已備受爭議,因離西湖僅有500米左右,當時屬西湖邊最高的樓房,在建造時,有專家和市民認為,它的建造對西湖整體景觀造成了破壞。而此次被爆拆除,又再次引起關注。
近年來,建成沒幾年的大樓甚至正在建設中的高大建築被拆除的現象,在全國各地並不鮮見,其中的浪費和對環境發展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一位市民説,無論從經濟意義,還是從節約型社會建設上講,這樣的短命建築現象都不應該再發生了。
責編:趙文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