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復興之路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央電視臺播出政論片《復興之路》好評不斷 

——《大國崛起》後的又一大亮點

CCTV.com  2007年10月24日 11:22  來源:  

  “中央電視臺奉獻給觀眾的一道思想盛宴”,它“總結了167年的中國歷史”,再一次觸發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民族復興,責任在我”的激情,這是10月5日至10月10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黃金時間,大型歷史政論片《復興之路》播出後,觀眾給予的熱烈評價。

  由《大國崛起》原班人馬傾力打造的大型歷史政論系列專題片《復興之路》,堪稱中國版的《大國崛起》。全劇共分六集,分別以“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為主題線索,選取了自1840年以來,各個歷史階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全景式地再現了中國民族艱苦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復興之路》以不容置疑的充分的歷史史實,飽含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情,對觀眾進行了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該片播出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境內外多家媒體,專家學者紛紛發表評論:認為該片史實準確,線索清晰,重點突出,思想性把握得很好,用國際視野看中國歷史,更具客觀性。

  觀眾普遍反映,《復興之路》氣勢宏大,製作精良,是近年來難得的一部主題嚴肅,思想性可視性俱佳的作品,體現了國家級電視媒體的社會責任和不可替代的製作水平,是一部極好的愛國主義教材,是媒體迎接黨的十七,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的一大亮點。

  吸引媒體的媒體

  應廣大觀眾的要求從10月10日起,在中央電視臺二套節目黃金時間《復興之路》開始第二輪播出。

  由此中央電視臺成為了吸引媒體的媒體,有關《復興之路》的報道不斷升溫,截止10月18日,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北京日報,文匯報,深圳特區報,亞洲週刊,東方早報等國內主要媒體分別以《在變遷中觸摸幸福----政論片復興之路引起反響》,《復興之路是十七大報告的形象解讀》等為題刊登文章報道了該片,數十家媒體轉載上述文章並提出採訪要求。

  中央電視臺一套《新聞聯播》自10月15日至17日連續播出該片的報道,二套《經濟新聞聯播》、《第一時間》、《全球資訊榜》等欄目于10月11日至21日圍繞《復興之路》的熱播,每天播出相關新聞報道.香港鳳凰衛視,台灣東森電視等境外媒體也給予了關注。

  同時,該片在網上引發的討論熱潮正逐漸擴大。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新浪,搜狐等大型網站就該片進行了大量報道,網民通過這些網站表達了對《復興之路》節目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認識.其中, 央視國際借《復興之路》熱播,開辦了大型網絡時政論壇“復興論壇”,為廣大網民開闢了一個嶄新的互動交流,發表言論的話語平臺,得到了網民的喜愛。10月8日到10月19日, “復興論壇”的總訪問量達到了550萬人次。網民紛紛發帖,稱“節目很好,希望重播”,“畫面很有衝擊力”,“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動”等等。

  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實現媒體責任

  《復興之路》一片,是中央電視臺第一次用電視這一表現手段,對167年中國近現代史進行全景式梳理,並跨國拍攝的電視政論片。拍攝製作歷時僅10個月,國內分別在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新疆、安徽、江蘇、湖南、湖北、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採訪拍攝,國外赴日本、美國、英國等地採訪拍攝。共採訪境外專家學者30人及120多位國內專家和歷史當事人、見證人,拍攝蒐集素材約380多個小時,其中包括很多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歷史檔案,文物,遺跡等。如:《光緒皇帝明定國是詔書》、康有為《上今上皇帝書》、《清帝退位詔書》以及《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等珍貴歷史文獻;同時,為了盡可能地幫助觀眾離家這段歷史,該片還採用電腦特技對《南京條約》簽定,清末《時局圖》等進行形象化的表現。

  《復興之路》通過大量的史實揭示了“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這一結論,從而更加堅定了全體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創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信心和決心。

  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蔡樂書説, 《復興之路》比較系統地展示了中華民族復興道路探索脈絡,表現形式新穎,雅俗共賞。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常務副主任黃興濤説,該片史實清楚,電視表現有衝擊力。

  中國史學會會長李文海説, 《復興之路》堅持了歷史真實,給人啟示,不是泄氣,而是鼓勁。

  華東師範大學原校長章開沅説,跟過去同類型片子相比, 《復興之路》更注重民眾的形象.將鏡頭對準真正的歷史創造者,值得欣慰。在黨的十七大召開之際播出,對一般的民眾了解歷史很有幫助,很有教育意義,很有感染力。

  大學生網民説,我覺得《復興之路》對我們是一次思想上的洗滌,以前我們也都學過歷史,但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這部片子,讓我們真正想主動了解歷史,重溫歷史,思索現在和未來。網民遊客説, 《復興之路》讓我堅信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充滿了無限生機。中華民族一定會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民族的真正崛起。

  歷史回望的獨特視角

  《復興之路》將中國167年走過的道路,清晰而形象地呈現給觀眾,為全體民眾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提供了回望歷史的獨特視角。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副總監、《復興之路》總導演任學安介紹了該片的創作思路,創作原則和表現手法。

  《復興之路》在創作思路上,首先把握了整體視角。從167年曆史的整體出發,系統觀照各階段,個階層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探索和實踐,從而使觀眾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在各種探索和實踐中,只有中國共産黨真正擔當了中華民族救亡圖強和國家發展的重任,也正因為如此,人民在歷史的進程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選擇了改革開放。

  同時,《復興之路》把握了現代視角。從中國社會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近30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出發,回望167年中國的歷史變遷-----從近代以來飽受欺淩,瀕臨亡國,貧窮落後,到今天重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極大改善----從而使觀眾更加由衷地感受到:沒有共産黨的領導,就沒有今天這樣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

  再有,《復興之路》把握了全球視角.在全球視野內觀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及中國發展道路的創新對世界的意義,同時關照世界格局的變化和國際環境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復興之路》特別關注,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文化對世界産生的與日俱增的影響力。為此, 《復興之路》吸納了世界主要中國問題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增強該片主題提出的“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三個選擇的歷史結論的説服力和公信力。

  《復興之路》在製作過程中,始終堅持這樣的原則:全片觀點準確,鮮明,堅定;不進行歷史學術觀點的爭論;用事實説話,富有感染力和説服力;不拘泥具體歷史事件的枝脈;描述中國發展時保持全球視野。

  在表現手法上《復興之路》既展示國家發展中的大事,也注重百姓生活的變遷,用不同年代典型人物的經歷,折射出歷史的抉擇和進程挖掘新鮮感人的故事和細節,讓政論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刻畫出不同時期的民族情感,以真情實感引發觀眾的共鳴。

  中華新聞報記者 于都   來源:人民網-中華新聞報

責編:趙文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