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經濟信息聯播):“復興之路,就是教育之路” ,這是北京交通大學的一位學生、在看完6集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後,在央視國際的復興論壇中的留言。在十七大報告中,是這樣表述教育的:“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現在、在各大城市都有很多農民工子弟學校,同在一片藍天下,讓我們來聽聽、他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解。
記者説:“這裡是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 它的名字叫振興學校 ,8年以來 ,這所學校一共為社會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小學生和初中生 ,這些學生有的當了老闆 ,有的參軍入伍, 還有的上了職業高中 ,其實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就落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
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潘德彬説:“這兒給了我很好的學習環境 ,但是這些學習環境離不開社會各界對我們的幫助 ,更離不開祖國的一天天強大 ,我會好好學習, 用我的知識去改變我的命運, 去孝敬我的父母 ,為社會做出貢獻。”
農民工子弟學校學生趙文欣説:“每位老師和同學都對我們很好 ,不是説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嗎 ,所以我們要立志要好好學習 ,長大之後報答老師的教育之恩及父母的養育之恩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為中國的復興做出一點微薄的力量。”
據了解,當年成立振興學校的湯四平和老伴都是海淀區的退休教師,一天他們在散步的時候看到兩個沒有學上的農民工子弟在街上為了揀塑料瓶子打架,於是他們傾其所有創辦了這所學校.
北京市海淀區振興學校校長湯四平説:“為偉大祖國的復興培養更多新型的 ,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智則國智, 這是根本的一條 ,所以我們要從少年抓起, 胡主席説了讓孩子們學有所教 ,我們認為農民工子弟是一個空白點 ,新生事物 ,這些孩子在我們學校裏面真正做到了學有所教 。”
清華大學建於1911年,正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之際,在近百年的歷史中,清華大學見證了中華民族從屈辱走向復興的偉大歷程。
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蔡樂蘇説:“現代社會裏面國家與國家相比 ,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競爭, 也就是人力資源的競爭 ,而人力資源的競爭也就是教育的競爭 ,所以發展各個層次的教育是我們國傢具備長久的創新能力 ,才能夠真正使我們民族復興下去 。”
責編:趙文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