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隋笑飛)總編導任學安近日的心情無比欣慰,大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自10月5日熱播以來,引起觀眾的反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無數觀眾在歷史的變遷中真切地感受並觸摸到了幸福。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10月5日至10日,《復興之路》圍繞千年巨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許多專家學者給予《復興之路》高度評價,其中,既有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的“事實清楚,大事不漏,脈絡清晰,解説詞好”,也有中國史學會會長李文海的“既堅持了歷史真實,又給人以啟示”,既有中央黨校社會制度比較教研室主任劉海濤的“線索清楚,史實準確,視角廣泛,更具客觀性”,也有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靜如的“能讓百姓了解中華民族為什麼會陷入到災難中,了解為什麼要進行民族復興的探索”等。
諸多媒體給予《復興之路》高度關注。《北京日報》説,“《復興之路》贏得了各階層觀眾的好評,它表現了中國在過去的100多年曆史中,如何從民族覺醒、民族救亡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實現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亞洲週刊》發表文章指出,中國中央電視臺六集專題片《復興之路》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
“震撼”“激動”“落淚”……這是眾多觀眾在形容他們對《復興之路》觀後感時所用的話語。“觀眾有感觸,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在任學安的心中,製作《復興之路》,就是要讓廣大觀眾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一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眾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摸幸福。
北京大學學生王浩説:“《復興之路》讓我們再一次了解歷史、重溫歷史,我和同學們看完後都有些熱血沸騰,有一種重任在肩的感覺,我們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何等的艱難,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是何等的來之不易。”
看完《復興之路》,在媒體工作的劉女士只有“感慨、感動和感激”。她感慨中華民族百餘年來所遭受的苦難,她感動的是許多仁人志士為國家救亡圖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她感激的是,中國人民經歷了很多曲折艱難、甚至是一些痛苦的選擇,最終在共産黨的領導下,走上了一個成功的發展道路,使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穩定的生活。
以歷史為經,以世界為緯,借《復興之路》熱播之際創建的《復興論壇》為網民提供了一個思考世界大國興衰的話語平臺,為網絡和電視、網民和觀眾的多方互動創造了條件。大批網民蜂擁而至,他們紛紛在論壇上寫下自己的心裏話。
網友“復興號”留言,“通過回顧這100多年的歷史,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珍惜自己、學會自信、更加努力!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每個人都要懷著一顆激情的心把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不斷實現。”
網友“Sunny”留言,“《復興之路》讓我們看到,中國曾走過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道路。100多年過去,我們選擇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初步實現了國家繁榮,我們應該堅定信心,珍惜現在,不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一條條真誠的留言,一句句感人的話語,一部《復興之路》引發無數觀眾的深切關注,更喚起了無數觀眾關於民族復興的無盡思考和探討。
責編:趙文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