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經濟頻道 > 新加坡節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前言

CCTV.com  2007年09月06日 18:09  來源:  
專題:新加坡節

    張夏幃

攝影不算什麼,只是裏頭真實的生命,深深吸引了我。

亨利 卡迪爾-布烈森

    《留真:斯民水墨大師像傳》通過攝影鏡頭生動展現多位現代藝術大師的生活與作品,捕捉他們在剎那片刻所散發的藝術魅力,使之恒久長存。這是蔡斯民先生繼1989年在新加坡出版曾轟動一時的華文影集《留真:當代中國畫名家像傳》之後,重新設計再版之作。

    為配合在新加坡與中國多個城市舉行的攝影展推出這本影集,把分佈于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與美國的14位中國藝術大師的生活寫照,透過一位攝影家的鏡頭逐一呈現。<留真>的誕生不僅轟動一時,還被奉為至尊創舉。

    <留真>從醞釀、規劃到執行,幾乎完全是由蔡斯民先生只手包辦的。早在籌備階段,<留真>就受到藝壇的高度重視,人人都熱切引頸企待。這也進一步鞏固了斯民作為本區域攝影界翹楚的崇高地位。他所拍攝的畫家均為中國極負盛名的一代藝術巨匠,而這本影集更開創了以照片記錄中國現代水墨大師的生活與作品的先河。

    <留真>出版距今已15年,14位畫壇先輩也已作古,而他們作為中國二十世紀水墨大師的至尊地位成了絕響。今天,中國與其他地區之優秀水墨畫家依然是美術史學家所熱衷研究的對象,早已絕版的<留真>在此時益發顯得意義深遠。每當許多人與斯民談起<留真>時,總是要求他再版以饗讀者,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這正是斯民決定出版中英文版<傳奇>影集的推動力。

    <傳奇>英文版部分仍保留<留真>的主要內容,著重點是蔡斯民作為一個攝影師,如何透過鏡頭觀察其拍攝對象的生活和作品。畫家生平、圖畫與印章全部抽掉,只保留由著名中國美術史學家所撰寫的論文。

    在籌劃出版<傳奇>之初,14位大師當中,只有王己千(C C Wang)一位依然在世。斯民原本計劃到紐約與上海為王己千拍照,為新書再添新篇章。沒想到他老人家卻在2003年7月準備赴上海辦個展之際,在紐約驟然去世,令人不甚遺憾。

    談到<留真>的最初構思,這得追溯到1984年。當時中國旅遊市場才剛開放,而斯民接獲的一項工作,就是拍攝能反映中國風土民情的照片,以供旅遊宣傳之用。他在拍攝一些畫家之前,得先蒐集他們的資料,結果發現具參考價值的照片少之又少。而當他為這些畫家拍照時,他覺得他們都極為親切友善。曾到過新加坡的劉海粟和吳作人更是與他一見如故。斯民為劉、吳二人拍照之餘,常就他最鍾情的繪畫藝術,與他們熱烈交換意見,很快成了莫逆之交。

    隔年,斯民懷抱一個偉大構想,再度回到了北京-他計劃為中國至今仍健在的繪畫翹楚、最負盛名的藝壇巨匠逐一拍照,借由攝影鏡頭捕捉他們的風采神韻,結集成書,好讓他們瑰麗多彩的藝術光輝歷久長存。北京畫友李行簡得知消息後,立刻主動聯絡知名畫家黃苗子,並獲得了後者的熱烈回應。黃苗子還建議拍攝對象不必只限于中國大陸畫家,也應包括海外水墨大師。

    黃苗子出任影集企劃顧問,迅速列出了畫家名單,並給畫家們寫信,具體説明斯民的計劃。李行簡則負責聯絡協調工作,安排畫家讓斯民為他們拍照。影集的拍攝工作很快就正式展開了。

    斯民雖然百務纏身,卻仍積極抽出時間為畫家們拍照,併為出版影集投入大筆自己的資金。為替畫家們拍照,他前後到中國9回、4度到香港、兩度到台灣,還去了一趟紐約。他也先後到歐洲與日本,洽談有關出版影集的事宜。

    正式拍照前,斯民首先通過眾多收藏家及本身的藏畫去認識該位藝術大師,不但深入研究其作品,還閱讀有關他的大量資料。斯民相信“圖畫是畫家內心世界的寫照,因此深入分析與研究圖畫,將能讓我們更了解畫家的真性情。”為進一步認識大師,斯民也同大師的朋友及學生交談,向他們多方打聽大師的性格與興趣,或特別癖好。他就從關山月一名學生口中得知,關老喜歡一手拿著書看,一手磨墨石。他知道唐雲愛吃螃蟹,就特意安排肥蟹、啤酒,拍下了唐雲大快朵頤的生動畫面。斯民處事細膩,力求完美,即使是吳作人畫中的金魚種類、魚缸形狀、海草與石塊等細節,他也全都了然。拍攝陸儼少時,斯民把他和7顆卵石一同入鏡,原因是這7顆卵石伴隨陸儼少度過了那段顛沛流離的烽火歲月,也見證了他在文革時期所遭受的種種迫害。李可染的太太在斯民的要求下,翻箱倒篋找出一把胡琴(以竹弓拉動的一種華樂器,只有兩根弦),才終於完成了拍攝李可染拉胡琴的照片,一圓了李可染早年想當音樂家的心願。斯民為營造最切合人物身份的完美情境,總是卯足全力,費盡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構思佈局。正因為斯民見微知著,善於以細微事物突顯人物特質,他所拍攝的人物總是格外傳神生動,令人過目難忘。

    所有拍攝工作最後總算順利完成,遺憾的是趕不及把香港水墨大師林風眠列入影集,但是就整體而言,斯民認為已沒有太大遺憾。當然若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斯民非常願意為更多優秀畫家拍照,不過他和影集顧問黃苗子已竭盡所能,確保拍攝名單沒有任何嚴重疏漏,而影集版面有限,畫家遴選必須審慎進行,絕不能毫無節制地一再添加。

    1984年,中國視覺藝術界正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傳統水墨畫已失去其崇高地位,並迅速為人們所淡忘。斯民卻似乎完全無視於此,甚至自掏腰包,以個人力量開展水墨大師影集這項艱巨工程。鋻於當時嚴重缺乏有關中國當代畫壇名家的照片實錄,而斯民的專長正是攝影,他於是決定親自籌拍影集。如今回過頭來看,我們都必須對他如此無私之舉大聲喝彩。斯民是以一種非常動人的方式來呈現這些藝壇巨人的暮年歲月。

    出版影集,對斯民來説是很自然的事,他沒考慮銷量問題,也沒想過會有什麼財務負擔。他説:“我認為這個美術企劃很有意義,就決定做了。”

    斯民在1950年代開始學攝影。60年代,他進入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擔任外國攝影師助理。他的攝影技術就在那個時候奠定基礎,並在日後成為專業攝影師。斯民在70年代開設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以特約方式承接頂尖廣告公司的專案。那段時期,斯民為客戶拍了許多廣告和宣傳海報,事業如日中天。可是廣告根本無法滿足斯民對藝術與創意的熱愛與追求。斯民無法想象自己一輩子為了廣告而從事攝影,他更嚮往的是成為一名藝術攝影家,因為惟有藝術珍品是真正無價的。

    50年代,斯民曾修讀南洋藝術學院的部分時間課程,新加坡先驅美術家鐘四賓為其指導老師,這或許能説明他何以對藝術如斯執著。不過斯民認為本身的藝術素養很大程度是靠天分,他自認在正統美術教育方面的訓練並不足夠。誠如卡迪爾-布烈森所説,攝影是不必教,也學不來的。

    作為一位專業廣告攝影師,斯民拍攝過無數膾炙人口的精彩照片,一次次在競爭白熱化的廣告界中殺出重圍,獨領風騷,靠的就是其過人的敏銳觸覺與卓越的天賦秉異。斯民的優異才華為他贏得了許多威信崇高的旅遊大獎,他的作品甚至被廣告界尊奉為絕世經典之作。雖然斯民擁有輝煌的事業成就,但是他自己卻從不以為意,也甚少提起自己的得獎作品。他甚至沒想過要把這些作品匯集起來,出版一本書。

    不過<留真>對斯民來説,不僅是一種藝術極限的考驗,其壓力之大更超越了他的預期。正當籌備影集的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身心都承受巨大壓力的斯民突然中風入院,躺了好幾個星期。所幸他很快就康復,並順利完成了影集的拍攝工作。斯民把全副精神與時間都投注在<留真>,堪稱全情投入。

    擁有卓越的藝術素養與專業的攝影技術,無疑是激發斯民籌劃影集的重要因素。不過一個更大的推動力是他非常熱衷於收藏藝術品。斯民在回憶籌備影集的過程時,説道:“我無所不收藏。古董相機、傢具、時鐘,圖畫…特別是圖畫。你可以從一幅畫一筆一毫的呈現方式,看出畫家的真實性情,簡直太奇妙了。好象畫家不經意在圖畫中流露了他最私密的心情感受。所以我看了許多收藏家所珍藏的大師作品,仔細研究和解讀這些作品,先通過他們的圖畫來認識他們。”對斯民來説,借由圖畫來了解畫家,不僅是必修功課,也是非常艱巨的挑戰。套句卡迪爾-布烈森的話,那就是“直接把相機擺在研究對象的襯衫與胸膛之間”,直擊真相。

    由於斯民有不少朋友是收藏家,而他妻子的叔叔(妻舅)是新加坡已故知名收藏家劉作鑄,擁有大批稀罕珍品。斯民要看大師真跡,機會肯定比一般人更多,也更加方便。

    不過<留真>所要拍攝的都是享譽國際的水墨大師,要與他們作近距離接觸,可就沒那麼簡單了。大多數人面對地位至尊的世界級大師,總要敬畏三分,更別説是拍照,所以頂尖藝術家的照片並不多見,拍得好的則更少,這也是斯民決定出版一本水墨大師影集的原因。斯民以平常心去接近這些大師,替他們拍照時也就不會顯得那麼唐突。他甚至只用輕便的尼康(Nikon)相機,不用閃光燈或任何人造燈,也不用三角架。拍照時,斯民儘量以不干擾被拍攝對象為前提,在大師如常進行日常活動時,從旁捕捉精彩畫面。斯民與這些藝壇精英相互配合無間,這與斯民擁有紮實的美術基礎、學藝精湛不無關係,而且他對拍攝對象有充分的認識。

    斯民首先通過作品了解這些水墨大師,之後再透過攝影鏡頭觀察他們,得出的結論幾乎完全相符。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實為德高望重的學者,他們喜歡把倫常理念付諸於利落流暢的揮毫之中,不僅情文並茂,書法秀逸,而且寄景于情,意境不俗。目光敏銳者必能看出一些端倪,並繼續鑽研大師的圖畫。一位資深美術史學家把這些水墨大師稱為“斯民的畫家”。最近,一位備受矚目的畫家的作品在新加坡美術館參展。她在評價其作品時,把當今的中國水墨畫家與“斯民的畫家”的水平作了比較。

    斯民否認利用<留真>為他的新畫廊打響名氣。當斯民在1990年創立斯民藝苑(又稱讀畫樓)時,他甚至毅然決定只賣中國和本區域的現代畫作。按理説,如專門代理影集介紹的水墨大師之作,對他的業務將更加有利。但這樣一來,出版影集的藝術價值也將蕩然無存。斯民決不容許他的一番努力,淪為一個牟利致富的踏板。斯民後來發現開畫廊對他而言,是最兩全其美的經營方式,既滿足了他對攝影的興趣,還讓他有機會發掘和收集更多新畫作與新設計。這不期讓人想到美國攝影家艾弗 施蒂格利茲(Alfred Stieglitz)。1905年,施蒂格利茲創立美國第一家畫廊Secession Gallery(後期改名Gallery 291),只陳列紐約前衛美術作品,並推薦他特別欣賞的畫家。

    毫無疑問,出版<留真>使斯民在華語社群中名聲大噪,因為他為當時仍健在的最偉大水墨大師拍攝照片,推出了一本前所未有的最重要影集。這項創舉成為他與其他同人日後進行相關企劃時,必須面對的基準。

    1990年,斯民受委擔任Singapore Artists Speak的攝影師。這是新加坡第一本收錄56位畫家與作品的書籍,出版商是新加坡知名美術出版商Thomas Yeo。拍攝<留真>時,單在中國內地,斯民就經常要奔走于多個地區。這回雖然要拍攝的畫家人數更多,但是規模卻不能與<留真>相比。很可惜的是,斯民拍的照片很多並未被採用,就算用了,也無法發揮極致,因為最好的版位都保留給畫家的作品。斯民是抱持著與拍攝<留真>同等的態度來看待這本書。他還建議為所拍的照片舉辦照片展,並出版影集,之後雙方為照片所有權問題爭持不下而作罷。當時如果斯民爭取到出版影集的機會,新加坡就有一本畫家影集了。時至今日,新加坡美術界依然渴望擁有一本新加坡版的<留真>。

    在<留真>面市之前後,中國也出版了不少畫家、文人的肖像影集。其中一本是1986年鄧偉在香港出版的<中國文化人影錄>。這本影集花了很長的時間籌劃,呈現78位文化人各一張照片,包括作家巴金、沈從文和蕭乾;學者梁漱溟、季羨林和費孝通;以及畫家石魯、李可染與關良。另一本是2000年由侯藝兵編著的<世紀學人百年影像>。

    這兩本影集都製作嚴謹,不過它們只是單純匯集一組人物肖像照片,而<留真>的照片則更貼近水墨大師的生活,深刻展現這批藝壇偉人的精神面貌。大型畫冊<世紀巴金>則是深入介紹這位文壇巨人的生平事跡。除刊載大量巴金的照片,還捕捉了巴老晚年許多珍貴畫面。這本畫冊于2000年出版,由陸正偉以動人的筆觸和相機,相隨于巴金身邊,完成了巴金晚年寫作事業的文獻記錄。

    但較之於傑克 米切爾(Jack Mitchell)出版的<一代偶像:1960年至1995年 一位攝影家之美術紀事>(Icons and Idols: A Photographer’s Chronicle of the Arts, 1960 – 1995)),中國的影集顯得黯然失色。因為<一代偶像>個個大有來頭,全都是美國美術界最響噹噹的人物。米切爾書中的照片曾刊登在各大雜誌,如<生活>、<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與<新聞週刊>。這些照片涵蓋了米切爾數十年來在攝影方面的輝煌成就。斯民則花了4年時間,把全部心力投注在<留真>。斯民在攝影領域闖蕩30年,屢創佳績,<留真>可説是其顯赫事業的一個完美縮影。1994年,一本性質與<留真>極為相似的小書-<喬治亞 奧琪菲與幽靈牧場>(Georgia O’Keeffe at Ghost Ranch))也面市了。這本有關女畫家喬治亞 奧琪菲(Georgia O’Keeffe)的攝影小品(寫真文集),是<生活>雜誌委託攝影家約翰 洛恩加德(John Loengard)拍攝的。1966年,洛恩加德在新墨西哥中部大城的幽靈牧場只逗留了3天,卻為奧琪菲拍攝了一組非常纖細動人的照片。這位優秀女畫家以沙漠為家,隻身在幽靈牧場生活和作畫。

    斯民完成了<留真>與Singapore Artists Speak之後,絲毫沒有鬆懈下來,反而乘勝追擊,繼續為新加坡與中國的傑出人物拍攝照片。他曾在不同時期與不同場合,為多位赫赫有名的人物拍照,其中包括文壇知名作家冰心,優秀演員英若誠,以及畫壇泰斗吳冠中、周思聰、潘受、吳在炎和劉抗。這些照片大多未曾發表,惟吳冠中的照片除外,斯民為他所拍的照片,曾被許多有關吳冠中的畫冊所採用。斯民曾在巴黎、巴厘島和新加坡等不同地區替吳冠中拍過照片,為這位藝術大師不同階段的作畫生涯做了最完好的記錄,而斯民為吳冠中拍的照片是公認拍得最好的。

    由於斯民本身經營畫廊,印製畫家作品目錄或有關專題論文時都需要畫家的照片,所以他為畫家拍照的機會很多。自1990年至今,斯民所拍攝過的畫家不計其數,包括周思聰、Lu Chen、Wallasse Ting、陳平和方立均等等。不過基於種種原因,斯民始終沒有把這些照片結集成書。

    2003年,斯民開展另一重大新企劃,那就是為新加坡碩果僅存的先驅畫家劉抗拍照

    留真。劉抗乃新加坡第一代畫家,為他拍攝影集顯示其地位舉足輕重,而拍攝工作交由專業技術卓著的斯民來擔崗,必定能交出更亮麗的成績。斯民一直都很敬仰劉抗,兩人相識多年,私交甚篤。由於拍攝對象只是劉抗一人,斯民可以做得更為深入全面,範圍涵蓋劉抗的作品、家庭與回憶。拍攝劉抗的企劃顯得尤其迫切,是因為劉老年事已高,相當虛弱。斯民原本計劃安排劉抗重遊(重新回到)巴厘島,可惜因劉抗身體欠安而作罷。1957年,劉抗、陳文希、陳宗瑞和鐘四賓結伴到巴厘島寫生,這成了他們繪畫事業的重大轉捩點,因此巴厘島對四位先驅畫家來説,別具意義。

    劉抗影集將配合美術撰稿杜南發的文字出版。這將是新加坡第一本由著名攝影家拍攝一代藝術大師的劃時代影集,通過照片真實記錄先驅畫家走過的光輝歲月。

    斯民選擇開展<傳奇>與劉抗影集兩項企劃,很可能被人評為專挑馳名中外藝術家拍攝影集的攝影家。當然斯民不會把這些無稽之談(這種武斷説法)放在心上,而他擅長人物肖像攝影是個不爭的事實。正因為斯民熱愛藝術,在藝術疆界他要求享有絕對自由,堅決拒絕任何形式的約束與被定型。雖然已年近古稀(邁入古稀之年),但是這位藝術家依然積極創新求變,不斷挑戰自我極限。斯民説:“我目前正探索較為抽象與概念化的攝影方式,我希望出版一本新書,呈現這方面的新作。”説這番話時,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斯民現在決定朝此創作方向努力,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他在成都創立的紅與灰現代國際美術企業最近剛設立一個攝影工作室,只供美術攝影之用途。斯民希望這個工作室不僅是世界各國攝影師的拍攝場地,也能成為他們的實驗室,讓他們把全新藝術概念或靈感付諸實驗,並努力開創最新技術。

    斯民的攝影實驗室選擇在成都落戶,是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玩味的。斯民定居成都,多年來一直活躍于當地多姿多彩的現代視覺藝術界,在成都藝術圈享有榮譽公民之禮遇。斯民不僅多才多藝,還身兼數職,既是藝術策劃家,還是美術鑒賞家、攝影家與藝術家。對四川藝術愛好者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而言,斯民可算是世界級的全能藝術大師,不僅自己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傳奇,還是多個傳奇的創造者!

責編:劉瓊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