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內油價依然堅挺 |
最近兩月,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從7月份每桶147美元,降到60多美元,降幅接近了70%.然而就在國際市場紛紛調低各類油品價格的同時,我們注意到國內油價依然堅挺。國內的油價究竟什麼時候才能降?會降多少?CCTV-2《今日觀察》主持人陳偉鴻和兩位評論員霍德明、張鴻和大家一塊來關注油價問題。
張鴻:中石油、中石化不存在靈活降價的機制?
發改委定價方式公佈的是一個基準價,基準價可以允許有8%的上浮的幅度。8%的上浮幅度在油緊張的時候,基本上都用足了這8%。我國地方上一些小的煉油廠,價格可以緊跟國際油價,甚至可以一天一調,因此批發價格可大幅下調。民營的加油站往往很多是從地方的加油站進油, 8%的幅度可以讓給你5%。比如有五毛錢的利潤,即使降了三毛多,還能再掙1毛多。中石油、中石化就沒辦法,不可能去到地方煉油廠去進油,就不存在隨著地方煉油廠的價格下跌而下跌,不存在這種靈活的機制。
霍德明:補貼油價需要很謹慎考慮
我國石油定價機制是根據紐約、新加坡、鹿特丹三個地方的油價加權平均得出油價的。
中國的石油大約50%是自産,50%是國外進口,所以把進口的50%的定價除去,自産的50%的價格又該怎麼定?該比國際油價高?還是該低?中石油中石化屬於國有壟斷企業,船大身子大,所以有時候會産生遲滯效應。而民營的油企,這次反應就靈活多了,因為船輕好掉頭。
但中國老百姓往往看到油價漲了,但有時卻忽略了政府其實已經對油價補貼已經很多了。很多人認為美國人生活標準,應該比我們高,但是其實我們很多人不太知道的是,我們這個定價機制,的的確確在某些程度上,保護了我們的利益。
但補貼對國內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帶來損害。當石油價格很低廉時,很多企業就不管不顧,就會不計成本地大量使用。這種高能耗的經濟增長,不能再持續下去。因此,補貼油價真是需要很謹慎的考慮。另外,石油是企業自負盈虧戰略行業,當他需要行使公共事業的這一塊的時候,需要算清楚是因為石油價格上漲,帶來的CPI的漲幅是多少點。
張鴻:油價補貼會産生不公平 會産生不義之財
油價沒有大幅上漲,顯然在某種程度上是降低了CPI。
同時我們也看到公交車基本都沒漲價。因為國家的補貼貼在了公交系統中,補貼在了公共事業中。比如取暖用油的費用沒有大幅增加,其實這就是政府的補貼在裏面起了作用。
但油價補貼會帶來一些其他的後果。類似SUV這樣的車,在國外賣不動了,卻在中國有個很好的銷售市場。因為油價有補貼,就便宜,那這樣做就可能産生不公平。這個補貼其實是用所有納稅人的錢,在補貼那些開著奔馳,開著寶馬,開著SUV的這些車主們。
油價補貼還會導致産生不義之財,一是每次油價開始上漲時會有很多加油站囤積,會造成假象的油荒。比如廣東、長三角地區製造業比較發達的地方,就會有很多的運輸企業排著長隊來加油。另外一個就是會産生走私,油價便宜,然後就跨國開著車來加油,激發了走私的慾望,當我們的油價高於境外油價的時,有可能就會讓走私的油進來,直接來衝擊國內成品油市場。
張鴻:市場呼喚靈活定價機制 油補不能常態化
價格首先要和國際儘量的接軌。不和國際儘量接軌的話,你這個就滯後的太多的話,也會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應。
其次,贊成取消補貼,起碼不能讓它常態化。防止通貨膨脹,需要控制油價的時候,企業肯定要付出的代價。付出的代價可以算清楚。 中石油的第三季度是凈利潤是382億人民幣,就是一天大概4個億,然後中石化是83億,它們同期獲得的補貼是多少呢,前三個季度,中石化是有451億的財政補貼,中石油是147.25億。補貼在這兩個企業裏佔了非常大的比例。但這些補貼到底裏面有多少因公共事業而減少的這種盈利?得有一本透明帳。
另外,油補不能常態化。需要時可以補貼,不需要承擔公共事業帶來損失時就不需要補。企業盈虧得自負。
董秀成教授:政府應下調成品油價格
(董秀成: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從政府的角度,應該下調成品油價格.
2003年下半年,2004年上半年開始(國際)油價暴漲了,那麼在暴漲的情況下,國家對原油的價格政策保持每個月一接軌.可成品油直接面對公眾,當時的政策實際上被中止掉.從那個時候開始到現在,一直是沒有一個明確的一個定價機制。
發改委根據國內外的情況,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整,國際油價高了,就往上走一走。國際油價低了也很難往下降。因為按照市場化改革方向,就是要跟國際接軌,高的時候,比如説它漲了兩塊錢,你調到5毛,它還差一塊五。國際油價低了,老百姓覺得為什麼不往下走?其實是因為它沒法往下走,一往下走離市場價格更遠了。
責編:程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