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私募提成週期縮短 “年度計提”日漸式微

 

CCTV.com  2009年12月31日 08: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時報  

  從人工、場租到其他 日常費用,私募運作成本可謂不菲,錯失績效收入影響頗大。為確保流動性,上海某私募人士則考慮,通過增加産品數量,從而錯開績效提取的時間,來保證某一時點上能夠有所收益。有私募則乾脆對記者表示,將考慮徹底轉變方式,發行按月計提績效的産品。

  日前,中融混沌1號提取了全年的績效收益。與市場中大多數的陽光私募不同,這是該産品按年度首次提取的20%的績效費用。在當前市場中,像混沌1號這種按自然年度或信託年度提取績效費的私募産品,已成了少數派。

  私募“少數派”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肖永潔介紹,私募績效提取週期有雙週、月、季度、信託年度以及自然年度等多個模式。理論上講,業績報酬的計提間隔越長,對投資人越有利。

  以按月計提和按雙週計提為比較:一隻私募産品在某個月份的前兩周漲了5%,後兩周又跌了5%,如按月計提,收入為零;而按雙週計提,則可以提走1%(按20%的績效費算)。而在另一種極端情況下,可能是計提當日股市大跌,投資顧問提取業績報酬後,投資人當月卻沒有賺到錢。

  由此可見,如果按信託年度或自然年度提取,對投資人來説,就更減少了被投資顧問“多收三五斗”的概率。事實上,據中融信託相關人士表示,從他與監管部門、託管銀行的溝通看,監管部門更傾向於按信託年度計提的方式,因為對投資者而言更為公平,有利於減少在熊市下出現的糾紛。

  而混沌1號的投資顧問——上海混沌道然資産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歆則表示,他們在設計産品時,更多考慮為了減少操作中的錯誤。據其介紹,為實現績效收益的提取,投資顧問就有可能在特定時點上被迫調整倉位,拋出股票以騰出要計提的資金。因此,他認為減少提取的次數,更有利於實戰中的操作。

  但在目前的市場中,絕大多數的陽光私募産品卻是採取按月收取績效費,按季度計提已經不常見,按年度計提更是私募中的“少數派”。

  積極謀變

  記者從多位私募人士處了解到,現在業界實際上較傾向於由“深國投”系統流行起來的按月“高水位”收取的模式,其主要原因則是投資顧問為了本身流動性的考慮。而按年度計提,有可能出現長時間運作卻顆粒無收的局面。

  以中融揚子二號為例,截至12月25日,其最新凈值已經超過基準達32%,在業界算中上水平。與之相同業績,但採用按月計提模式的私募收入頗豐。而該産品成立於2008年4月18日,因市場系統性風險,長期在凈值基準附近徘徊,直到2009年3月,借市場反彈之力,該産品凈值狂飆,並在滿一個信託年度——即4月18日前超過了基準幾個百分點,而最終才得以對超出的收益提取績效費用。

  而中融信託早期的發行乾坤1號,據該産品投資顧問上海坤陽投資相關人士介紹,在成立的首個年度,就曾因績效問題而無法計提業績。

  從人工、場租到其他日常費用,私募運作成本可謂不菲,錯失績效收入影響頗大。為確保流動性,上海某私募人士則考慮,通過增加産品數量,從而錯開績效提取的時間,來保證某一時點上能夠有所收益。有私募則乾脆對記者表示,將考慮徹底轉變方式,發行按月計提績效的産品。

  隨著深國投的“高水位”模式風行大江南北,作為“少數派”集中營的中融信託雖然表示,會堅持“年度提績效”的原則,但同時也表示,只要投資顧問和客戶達成共識,也會發行業績計提週期較短的産品。事實上,在2009年,由中融信託發行的産品已經多為按月實行績效計提。

>>>>>>進入 經濟頻道 證券首頁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