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基金業:“規模至上”應休矣

 

CCTV.com  2009年12月19日 08: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證監會有關人士日前一句“不能一味追求規模”的提醒,給正為年終排名大打規模戰的基金公司們澆了一盆涼水。可見雖然監管層樂於見到基金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但對於其中的不和諧因素,依然保持著相當警惕。雖然只是一句提醒,但這無疑給基金公司們敲了警鐘:規模至上的理念應休矣。

  基金公司熱衷於擴張規模的初衷,是為了自身效益的考慮。在現行收益模式下,基金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於公募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公募基金規模的大小,將直接決定基金公司的效益。而與此相反的是,公募基金業績的好壞並不與基金公司的效益直接相關,即便遇到熊市,但如果基民們抱著“打死也不贖”的長期持有觀念,那基金公司們的收益幾乎就是穩固的。這樣一個“金飯碗”,當然是越大越好。

  隨著基金業競爭的加劇,基金公司的規模波動性開始增強,大家不僅要守住現有的存量,還同時伸手向市場要增量。正如前文所説,“金飯碗”當然越大越好,於是,新基金髮行市場打得你死我活,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合法的極致化,不合法的就打擦邊球,總歸就是要把更多的基民攬到旗下來。這時候,規模大小刺激的不僅僅是經濟效益,還有巨大的品牌效應,而品牌效應則帶動著規模進一步增大。這似乎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但結局卻是,基金業重規模甚于業績的風氣日漲,行業內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

  這對於以信任為紐帶,以履行受託義務為己責的基金公司來説,並不是一個健康的現象。基金業發展的基石,是數量龐大的基民。基民購買基金的目的,在於通過基金公司的專業運作實現財産的保值增值,而不是傻到主動給基金公司送管理費。因此,基金公司的首要工作,應當是通過恰當的操作來保障旗下基金的業績,滿足基民們的理財訴求,只有這樣才能讓基民真正信任基金業,也才能真正為基金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但一味追求規模的做法,會傷害這種信任。雖然在近年來基金業急劇膨脹的繁榮掩蓋下,這種做法的危害並未為人意識到,但隨著快速擴張期的結束,基金業的發展必將因此受到嚴峻考驗。

  事實上,已經有很多業內人士意識到了這一點。行業總規模近兩年的停滯不前,讓他們明白,基金業的黃金期已經過去,突破行業的發展瓶頸僅僅靠規模衝量是不夠的。這一點,也許對少數幾家大基金公司影響不明顯,因為資源正急劇向他們集中,但對於諸多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卻很有可能因此遭遇一場淘汰戰。要想在愈來愈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他們需要另辟蹊徑,而不是繼續在規模上做文章。正如證監會負責人所指,規模大小不是衡量基金公司優劣的主要指標。中小基金公司們或許能在專戶等非公募戰場開創一片新天地。

  不過,對於那些已然做大的基金公司們,要想主動改變觀念絕非易事。要從規模至上理念轉變成持有人至上的理念,若無監管層的著力引導,僅憑一句話,恐怕很難看到效果。(記者 李良)

責編:劉慧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