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巴曙松:流動性仍寬鬆 預計明年信貸投放7-8萬億

 

CCTV.com  2009年12月17日 11:0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參考報  

  “如果預計明年GDP增長9%-10%,CPI增長3%左右,預留貨幣3%到5%的適度寬鬆的空間,2010年的貨幣信貸增長大概就在17%到18%的增長,信貸投放大概在7-8萬億之間。這與2009年比有雖然明顯的減弱,但是2009與2010年兩年合計信貸規模在歷史上仍處於高位水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巴曙松認為,觀察明年宏觀經濟走勢很重要的切入點之一是宏觀政策的正常化,即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退出。信貸投放將成為觀察宏觀經濟正常化的重要指標。2009年的信貸增長對中國經濟應對危機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然而如此高速的信貸投放,實際上是難以為繼的,在宏觀經濟回復到正常狀態之後,宏觀政策的正常化就必然涉及到信貸投放的調整。

  明年流動性依然寬鬆

  “在宏觀經濟運行正常的年份,通常理解的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強調的基本是貨幣信貸的增長速度是GDP的增長加上物價,再預留一點增長的空間,GDP的增長加上物價理解為實體經濟增長所需要的信貸。”巴曙松説。

  巴曙松預計,在信貸政策逐步恢復正常化之後,2010年基本的金融市場格局可以歸結為“寬貨幣,穩信貸”,預計可用信貸資金不低於9萬億元。“在信貸投放大致穩定的背景下,2010年的流動性可能依然會相對寬鬆。在2010年,隨著國際收支狀況的改善,市場流動性將同時由內部的銀行信貸和外部流動性兩方面來創造,外部流動性(貿易順差、外資流入)可能會構成一個新的流動性的增長點。”巴曙松説。

  巴曙松判斷,儘管2010年的信貸投放可能會逐步恢復到正常化的水平,但是2010年的總體流動性依然相對較為充裕的重要原因,還在於2009年的信貸投放會有一定比率真正在2010年投入實體經濟運行。

  “這一點可以從不少金融指標觀察到。例如,2009年11月,M1,M2同步在加速,同時企業存款顯著增長。實際上可能表明2009年投放的貸款,特別是投向地方投融資平臺和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貸款沉澱了,這些貸款人很可能擔心2010年的融資環境不會像2009年應對危機時期寬鬆,因此超額貸款並成為企業存款。另外一個重要的印證指標,是中長期貸款的增長和項目開工的進度規模出現反常變化。從歷史數據來看,企業開工項目肯定有一部分自有資金,新開工項目規模一直是大於中長期貸款規模的,但是2009年中長期貸款投放遠高於新開工項目規模。根據上述數據大致推斷,即使2010年是7-8萬億的信貸投放,可供企業使用的資金應該不低於9萬億。”巴曙松説。

  管理通脹預期還應體現在資産價格上

  對於宏觀經濟政策正常化的另一個很重要角度———管理通脹預期,巴曙松表示,在2009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管理通脹預期”,實際上清晰看到了通脹不僅表現在CPI,PPI上,還往往表現在資産價格、尤其是房地産價格上。

  巴曙松説,根據中國經濟運行的歷史經驗,比較明顯的通貨膨脹的形成往往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實體需求(比如投資、或者出口)的大幅增長,二是信貸投放高速增長,三是農産品價格上漲。目前投資已經大幅增長了,信貸投放增長也非常快,所以2010年的物價水平受農産品影響非常大。因此,管理通脹預期的政策基調的提出反映了決策的超前性,同時也可以視為宏觀政策正常化中的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宏觀經濟政策正常化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政策著力點,應當是培育非政府的市場需求,降低對政府投資需求的過度依賴,或者説防止二次探底。依賴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推動的政府需求來刺激經濟增長實際上面臨著邊界的約束,這個問題也許不會在2010年暴露,但這個問題值得關注。”巴曙松認為,關於激發市場的需求,第一,怎麼激發除政府之外的企業投資需求,防止大型壟斷企業在一般領域進行過度擴張,通過降低醫療,金融、通訊等這些社會投資領域門檻,來激發社會投資的需求。第二,鼓勵消費。為了進一步推動消費的增長,預計會有一系列新的措施出臺,比如在社會保障方面社會保險的省際的轉移、稅收的優惠等。另外,提高勞動者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實際上,在當前的經濟復蘇過程中,房地産行業正處於一個非常微妙和兩難的位置。一方面,房地産行業對帶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宏觀經濟政策逐漸正常化之後,而新的增長點尚未出現之前,這個中間階段的房地産市場在維持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全國主要城市的房地産成交量和價格等,已經超過2007年的最高點。因此在房地産領域,決策者面臨著非常重要的兩難選擇。首先是怎樣發揮其對實體經濟的帶動作用;同時,它又關乎到民生問題和資産泡沫可能帶來的金融體系的風險累積問題。”巴曙松説,在中國,房地産已經基本成為典型的金融資産,成為居民重要的資産配置中的備選資産。如何把握房地産的實用品和投資品特性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如何解決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和工薪階層的住房問題成為結構調整的問題之一。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