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招商證券破發為新股高價發行敲警鐘

 

CCTV.com  2009年12月16日 09: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據證券時報 在搖擺了快一個月後,招商證券本週跌破發行價,自然而然成了近日市場關注的焦點。不過,同樣的事件發生在民生銀行H股上卻遠未受到這般“關注”,投資者也好、媒體也好,似乎對這樣的情況早已司空見慣。其實,“破發”本來就是一件成熟市場常有的事,我們非但不用為此驚慌疑慮,反而應該為市場之手的顯形而鼓舞。

  凡到香港打過新股的投資者都知道,在市場發生急劇變化時,投資港股的一級市場,風險遠比內地要大得多。近的有民生銀行H股、中國忠旺上市首日的破發,稍久一點的也有今年初頂著67倍認購光環的瑞金礦業的實例——這只股票上市第二天便跌破6.25港元發行價,上市不足一月最低甚至跌至4.38港元。在市場出現起伏的時候,多只股票連續破發的現象也絲毫不罕見。也就是説,申購專業戶們在香港市場上要比在A股辛苦得多,必須時刻保持警覺,密切留意市場的風吹草動。

  “必須切實改變新股發行就能盈利的看法”,早在今年5月新股發行改革方案剛剛公佈時的一次內部討論中,瑞銀證券中國區主席趙駒就已提出警示。今年實施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核心一點就是定價市場化、讓市場各參與主體歸位盡責。而這兩句話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政府逐漸淡化窗口指導,價格交給市場説了算。正是在這樣的原則下,發行價無論定得高,還是定得低,最終都是發行人、承銷商、投資者博弈的最終結果,衡量高低與否的尺子在市場。

  正因為定價過程是一種博弈,在這場角力爭奪中就很難保證發行價最終能定在一個三方都能均衡的價格。比如,有的發行人願意二級市場上有較大的折扣,有的發行人則想在臨界點發行,有的發行人出於預期業績良好還希望發得更高。而一旦恰逢市場火爆、或者買方約束力較弱時,發行人一方就很容易獲得更多的定價權,得到較多的利益。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招商證券能以56.26倍的高市盈率順利發行,正是市場因素使然。而一旦市場重心發生偏離,投資者的期望趨於理性,跌破發行價就成為必然,市場內在價格機制最終決定了價格的回歸。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證券此番破發其實早在網下詢價定價過程中就已有先兆。在514家參與初步詢價報價的配售對象中,提供的申報價格不低於發行價格區間下限26元的配售對象有295家,最終報價達到31元發行價的有效配售對象僅有214家。

  “新股跌破發行價後,市場肯定會有自律行為,進而會影響到新的發行進程,發行人也會更加謹慎,這對於市場各方參與者來説,都是修正自身預期和行為的一個契機,”某投行負責人這樣來看招商證券破發之事,“今後會出現一個積極的轉變,投資者會更謹慎看待後市、理性投資,把關注點都放在對發行人和券商的研究上,而不是逢新就打亂下注,承銷商也會更加注重對投資者的風險警示。”

  作為今年新股開閘以來首只跌破發行價的股票,招商證券受到廣泛關注乃至質疑並不足怪。但即便不是招商證券,也會由其他的股票來當這個“第一”。新股發行機制改革的實施,使新股不敗的神話遲早都要破滅,這對於A股市場的發展來説無疑是一件值得銘記的事件。也許就在不遠的一天,某家公司還會面臨根本賣不出去、發行失敗的窘境。當這一天真正到來時,我們更可以説:新股發行改革取得了成效,我們的證券市場成熟了!

  一位學者曾比喻道,發行人、承銷商和投資者是新股發行市場直接參與的三方,呈三足鼎立之勢,只有每一個足都很堅實,鼎才能站得穩、站得牢。我們希望這一次的新股破發能給市場各方都帶來啟示,從而共同呵護我們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記者 肖 漁)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