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買房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方式嗎?

 

CCTV.com  2009年12月04日 09: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北方街頭熱賣冬儲大白菜的時節,今年冬天那熱鬧的景象卻挪到了房地産交易大廳裏。11月北京市存量住宅網簽總量超過3.2萬套,差不多每一分半鐘就會簽訂一單二手房買賣合同。這種“樓瘋”不僅出現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熱點城市,還蔓延到一些二、三線城市,人們説起那些每平方米高達數萬元的房子來,就好像過去談論每斤一二角錢的大白菜,唯恐錯過了買不上。

  其實優惠政策終結只是引發“恐慌”的一個導火索,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人們對惡性通脹的擔憂和投資方式的匱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人對通脹的認知早已超過一聽説漲價就搶購鹽和肥皂的水平,眼看著通脹壓力的日益增大,誰也不願把錢存在銀行裏任其發“毛”,而細數有限的幾種大眾化投資方式:炒股的大部分人炒成了“股東”,養基的難免不碰上“禽流感”,債券獲利慢且低,炒匯、炒期既辛苦又太過專業,惟有買房這种老地主式的投資方式看似穩賺不賠。

  假如從最近幾年看,炒房的確是正確的選擇。投資房地産一夜暴富的例子隨處可見,富豪榜上房地産巨子比比皆是。即便是去年樓市寒冬期那些嚷嚷著“斷供”的炒房人,如若挺過來了,現在也早已是財富翻番。買房的另一個充足理由則是持有成本低,大部分人認為沒有物業稅就等於沒有成本,雖説要開徵物業稅,但估計一兩年內不會出來,就算出來了,力度也非常小,所以,基本不用考慮成本問題。

  有數據顯示,在北京三季度購房人群中,購房人主要用來投資保值或自住兼投資的比例達到了65%,而在二季度這一比例僅為32%。短短三個月時間,炒房就從少數派行為上升到幾乎“全民”的程度,其瘋狂惟有中國資本市場上幾次“股瘋”可以比擬。然而,資産投資的鐵律是,當最多的人最瘋狂地熱議某個投資品的時候,就是這種投資品進入瘋狂泡沫期的大眾情緒徵兆。這時理性的投資者應堅決拋出這種資産,而不是買入。

  從迪拜樓市潰敗的溫州炒房團恰在此時提醒我們,買房並非穩賺不賠的投資方式。事實上,無論是此次迪拜債務危機,還是美國次貸危機都直接和房地産行業相關,更早如日本在上個世紀90年代“失去的10年”也是直接受累于房地産泡沫的破裂。從這個角度來看,買房甚至可以説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投資方式。而中國投資者也並非沒有嘗過房地産泡沫破滅的滋味,早在2003年樓市啟動牛市行情之前,海南、北海等地的爛尾樓就讓不少先富起來的人一夜之間又回到原點,廣州、北京、深圳等一線樓市以處理不良資産為由割肉套現的也大有人在。

  有業內人士不無憂慮地表示,當應對通脹的恐慌性需求變成炒作需求進而開始擊鼓傳花遊戲時,這個市場崩潰的可能性將大大加強。其實現在很多投資者是在賭政府不會讓房價下降,會救樓市,但當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抑制樓市投機行為”時,投資者的勝算又有多少?

  所以,現階段想要買房的人,最好先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買房。如果是為了結婚、就近上班、孩子上學、照顧老人、安家落戶,那麼還是買吧,因為你是“剛需一族”,什麼時候買房都划算,即便房子價格跌了,價值還在,再算上各種時間成本、幸福指數,你總是會賺的。但如果僅僅為了抗通脹、投資升值,還是不買房為上,更不要借貸買房,因為,你不買房,最壞的結果是正財富縮水,但不會陷入“負資産”的黑洞。(吳蔚)

責編:劉慧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