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分析:形成政策合力 遏制過剩産能

 

CCTV.com  2009年12月04日 08: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題:形成政策合力 遏制過剩産能

  新華社記者王希

  我國重點産業調整振興政策效果逐步顯現,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生産恢復性增長,産銷基本平衡,企業經濟效益好轉——在3日舉行的信息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及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相關負責人帶來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最新信息。

  以鋼鐵企業為例,我國鋼鐵行業已基本扭轉金融危機造成的需求急劇下降的勢頭。70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經濟效益好轉,1至10月份累計實現利潤375.85億元。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關鍵時刻,這樣的消息令人鼓舞。“這説明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的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的政策取向是正確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措施是有效的。”發展改革委産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説。

  必須看到,在取得保增長成績的同時,長期以來鋼鐵、水泥等行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在擴內需政策的拉動下,需求快速增長,但是産能增長更快,導致鋼材價格今年以來出現了兩次大的振蕩,價格走勢呈現了‘W’形變化。一些新建鋼鐵項目不能如期投産、達産。”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視員賈銀松介紹説,“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也在加劇,水泥仍然有27%的落後産能,平板玻璃深加工率不足30%。”

  事實上,産能過剩是我國經濟運行中的老問題。熊必琳分析認為,出現産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信號失靈,企業很難準確預測市場需求,導致投資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作為發展中大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很難從宏觀和總量上保持供需平衡,出現産能過剩、結構不合理有一定客觀必然性。”他説。

  熊必琳表示,儘快遏制産能過剩,把有限的要素資源引導和集中配置到調整存量、優化增量、培育新的增長點上,不僅可以將當前保增長和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而且對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1月26日中國正式宣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都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業,達到節能減排的更高目標任務艱巨,所以必須加大淘汰落後産能,加快結構調整。”熊必琳説。

  賈銀松認為,要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環保和質量等約束指標,加大執法力度,進而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淘汰産能難度很大,但方向是堅定不移的,各部門要形成政策合力,推動這項工作順利開展。”賈銀松説。

責編:劉慧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