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基金公司老總犯愁 打破“領完獎金就走人”魔咒

 

CCTV.com  2009年12月03日 08: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説實話,到了12月,基金公司老總就要犯愁‘把獎金髮完了,誰又該走了’的問題。”博時基金總經理肖風最近有點煩,因為到了年底,業內離職高峰期就會到來。“很多基金經理是把在公募任職作為一種歷練,是工作,而不是事業。”

  談到業內現行的激勵制度,肖風無奈地皺了一下眉頭,按照現行制度,基金公司是不能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的,這正是基金經理流動頻繁的癥結所在。“其實對一個基金公司來説,幾百萬起步資金就夠了,動輒數億、數十億的資本金其實都是挂在賬上。人才才是基金公司發展的關鍵。”為了培養優秀的投資人才,各公司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讓基金公司老總頭疼的是,每年大批骨幹人才的離開讓公募基金變成了培訓基地。“沒有人願意在這個行當幹上20年,如果制度不改變,我自己也不能保證把基金當作一輩子的事業。”

  肖風的觀點並不是個例,參加第八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國際論壇的多位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現行的管理制度嚴重制約了基金經理的從業選擇,業界急需基金管理制度上的創新。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基金公司的股權可以賣給境外投資者,就不能給我們的基金高管。難道我們基金高管的信譽比不上外資公司?”作為最早的基金經理之一,現為知名私募的李旭利道出了很多公募基金經理的心聲。“最早一批的20個基金經理,19個離開了公募。這説明,不是我們基金經理有問題,是制度有問題。”李旭利認為,在基金業大發展之後,業內在利益分配機制和員工持股問題上産生了衝突。“對於一個從業多年的基金經理來説,實現10%的年收益問題不大,如果有幾百萬的積蓄,投資收益就超過了年薪,誰還願意在基金公司裏拼命。”

  現實確實如此。Wind統計顯示,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均任職年限為1.55年,在近600隻公募中,基金經理平均任職時間超過3年的基金僅有22隻。

  “基金經理的頻繁變革,最終影響的是基金投資者的收益。”在國泰基金總經理金旭看來,包括基金法在內的多項法律法規需要與時俱進,適應基金業的新變化。“基金法的出臺其實是做了很多妥協,很多有前瞻性、預見性的觀點沒有體現在立法裏。”她表示,最近基金法的修訂已經提上日程,未來制度上的創新值得期待。

  另外,中國人壽資産管理公司總裁劉慧敏認為,目前的基金評價體系,只看凈值,忽視了合同、基金類型、産品創新等因素,造成了國內基金一味追求排名的怪現象。“市場需要多層次基金評價制度的建立,保證整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馬慶圓)

責編:龐帥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