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德水:政府在調房價方面應當也完全可以有作為

 

CCTV.com  2009年12月02日 13: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經濟網  

  日前,本報獲悉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正在深圳參加全國政協經濟界別32組的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組織政協委員們為國家建言獻策。本報特派記者前往深圳,對李德水同志進行了採訪。他就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重點談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個人意見。

  極為艱難的一年,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年

  記者: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了世界各地,也給我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請問您是怎樣評價這一年我國的經濟工作和發展態勢的?

  李德水:的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世界,我國也不能獨善其身。但今年“兩會”期間我在全國政協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曾明確指出,我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我國的金融系統資本充足率很高、資産質量優良、流動性充足,全社會的資金也很寬裕;我國更沒有發生經濟衰退,去年以來我國季度GDP環比從未出現過負增長,這是與直接發生金融危機國家的根本區別。但是,我們確實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和影響,最突出的是出口大幅下滑,外需嚴重不足。從去年11月開始已連續12個月出口大幅下降。今年1—10月我國出口同比負增長20.5%,而2001年至2008年我國出口年均增長24.4%,這一增一減反差極大。

  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我國也遭遇了出口嚴重受阻的局面。當年出口僅增長0.5%,比上年多9.2億美元,就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困難,2000多萬國有企業職工下崗。這一次是我國的終端市場————美、歐等發達國家發生了金融危機,使外需驟減,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力度要比當年大得多,使我國經歷了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但我們頂住了巨大的壓力,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只有6.8%,今年一季度更是降到6.1%的低谷,而從二季度以來逐季回升,當季達到7.9%,三季度達到8.9%,前三季度累計增長7.7%,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這確實來之不易,在世界經濟中可以説是一枝獨秀。這一方面,得益於10年來我國國有企業和幾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改制取得巨大成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國家整體實力大幅增長。2008年與1998年相比,財政收入為6.2倍,外匯儲備為15.4倍,固定資産投資規模為6.1倍,貨物進出口總額為7.7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倍,企業利潤總額為16.5倍。所以,我們現在的抗風險能力比當年大得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和極其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科學判斷,果斷決策,及時出臺、全面實施並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及相關政策措施,牢牢把握住了經濟工作的主動權,及時扭轉了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態勢,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當然,我國經濟生活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和矛盾。但這都是發展中、前進中的問題,有一些是長期積累的問題,我們正在努力、也完全有信心解決好。

  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將是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記者: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經濟出現了趨穩回升的態勢,於是也出現了一種樂觀的情緒,有人認為“V”型復蘇已成定局,世界經濟開始進入全面復蘇。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李德水:我對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態勢有這麼三點判斷。一是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總體上陷入了衰退。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佈的數字,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3.0%,預計2009年將下降1.1%,其中發達國家下降3.4%。

  二是世界經濟的大局已基本穩住。美國結束了連續5個季度環比負增長的局面,10月29日公佈三季度經濟環比折年率增長3.5%(11月24日又修正為增長2.8%),日本也結束了連續4個季度的負增長,二、三季度分別增長0.7%和1.2%。歐元區結束了連續5個季度的負增長,三季度增長0.4%。人們已經逐步從危機的恐懼中走了出來,世界經濟的大局基本穩住了,出現了明顯的回暖。

  三是世界經濟的全面復蘇將是漫長曲折的過程。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傷害是深重的。2008年9月成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分水嶺,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重大調整期。這場危機不是通常的“商業週期危機”,而是發生在國際金融核心部位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體系危機。我的判斷,至少在今後3至4年內世界經濟將處在總體低迷、時好時壞的艱難發展階段。對世界經濟的復蘇還不可以過於樂觀。

  抓住機遇,努力開創新的局面

  記者:怎樣看待今年的經濟增長和財政投入及結構調整的關係?

  李德水:外需的大幅減少要靠增加內需來彌補,這本身就是一項重大的結構調整。中央出臺的一攬子計劃是以擴大內需為主、消費和投資拉動相結合的;既有應對當前困難的重大措施,又有長遠發展的謀劃;是政府與市場作用相統一、發展與改革相促進的計劃;既是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是努力改善民生的計劃。因此,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是一個4萬億元投資的計劃。今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快一些,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為我國擴大投資的空間非常大、要做的事情太多;擴大投資是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且拉動作用最明顯,見效最快。1—10月,我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3.1%。相比之下,西方發達國家的投資者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普遍對投資望而卻步,實行捂緊錢袋、現金為王的策略,出現了投資大幅萎縮的情況,例如今年一季度美國的固定資産投資就下滑了40%。我國擴大投資的政策是完全正確的,也只有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同時我國的消費增長也不算慢,1—10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3%,世界上找不到消費增長比這更快的國家。從上半年的情況看,在拉動GDP增長的三大需求中,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而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41%,拉動經濟增長負2.9個百分點。可見,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固定資産投資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確實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否則,我們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好形勢。

  今年投資的增長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確實有著密切的關係,但不能認為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主要是靠財政投入來實現的。到10月底,城鎮固定資産投資資金到位已達17萬億元,其中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預算的投入只有9090億元,佔5.3%。由此可見,財政投入對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髮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但並不是固定資産投資的主體。況且,在中央計劃投資的1.18萬億元中,有十分之一用於安居工程,其他主要是投向科研開發、公共福利設施等,對製造業基本上沒有安排項目。

  有人擔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這麼快,可能使本已不太合理的經濟結構更加扭曲,固定資産投資對當前來説是需求,建成之後就變成了供給能力,有可能使供大於需的情況進一步惡化。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也是應當特別注意努力防止的。我國政府為此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從今年固定資産投資的結構看,大方向和主流是好的,難免會有少數項目不盡合理,我們也有足夠的能力去加以糾正。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模式是幾十年形成的,要調整這個結構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絕非一日之功。

責編:龐帥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