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應訴反傾銷 愛拼才會贏

 

CCTV.com  2009年11月25日 11: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編者按:10月中旬,歐洲法院終審裁定:歐委會2007年4月對中國熨衣板反傾銷案終裁中,拒絕給予廣東佛山順德永建日用品有限公司市場經濟待遇並徵收18.1%反傾銷稅的做法違法,該企業將免徵反傾銷稅。這是加入WTO以來,中國企業第一次在歐盟法院打贏反傾銷官司。

  市場經濟待遇問題是制約我國企業應訴歐盟反傾銷調查能否取得較好結果的重要因素。這家普通民營企業應訴成功告訴我們:在遭遇貿易保護主義等不公正待遇時,涉案企業應當積極應對,利用有關國家和地區司法制度,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有人拿會計制度卡中國企業”

  這場官司最初起源於2006年2月,在一些當地同業企業的慫恿下,歐盟決定對中國出口至歐洲的熨衣板進行反傾銷調查。永建公司位列其中。

  據了解,我國雖然加入了WTO,但歐盟一直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因此在開展反傾銷調查中,採取的是逐個公司審查的辦法,來確定哪一個中國企業可以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代理該案的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北京分所主任傅東輝告訴記者,歐盟在審查一個企業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時,通常要求同時滿足5條標準——決策沒有明顯受國家干預,有一套按國際通用準則建立的會計賬簿,生産成本、財務狀況未受非市場經濟體系的顯著影響,企業不受政府干預成立或關閉,貨幣匯率變化由市場決定。

  而永建公司就卡在了會計制度上。當年8月11日,歐盟通知永建,因為其賬目和審計報告不符合國際會計標準(IAS),拒絕賦予其市場經濟待遇。而企業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待遇,直接決定了其産品是否要被徵收反傾銷稅。永建的熨衣板因此被徵收18.1%反傾銷稅。

  “事實上,拿會計制度來卡中國企業是非常不合理的。”傅東輝介紹,WTO明確規定,每個企業都應使用所在國內通行的會計規則。按照中國法律,中國企業也必須使用國家財政部頒發的財務制度和會計準則,而不是所謂的“國際會計標準”。把這一條納入審查標準,是歐盟濫用規則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如果你真的就是想找碴,幾乎可以從任何一個公司的賬目中找到類似的問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歐盟依據會計制度判定企業的非市場經濟地位,是非常隨意的。

  “我們也想過忍氣吞聲”

  “我們也想過忍氣吞聲,甚至已經在考慮其他規避手段。關鍵時刻我們還是決定走司法程序,並同時聘請中外律師參與起訴。”永建公司負責人説。

  永建走司法程序的信心,來自一個程序性問題。歐盟反傾銷法規規定,當事人應該至少擁有10天時間進行辯述。也就是説,歐盟在2007年3月23日再次決定拒絕永建公司的市場經濟待遇後,直到4月2日前,永建公司都可以提交意見。然而在3月29日,也就是第六天,委員會就做出最後決定,並遞交至歐盟理事會。這也就意味著,歐盟在尚未聽取當事人意見的情況下,就做出了最後決定。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歐盟有關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固然不合理,但卻不能作為我們鬥爭的靶子。侵犯當事人的辯護權利,卻是一個明顯的程序性違法。”傅東輝説。

  2007年6月12日,永建公司向初審法院遞交了一份用法語寫成的15頁申訴書,申訴的觀點只有一個,即是歐盟違反了當事人享有辯護權利的基本原則。

  初審法院的判決,承認永建公司進行辯論的權利被侵犯,然而卻仍判決永建敗訴。“歐盟委員會做出該決定的理由,是公司財務賬目存在問題,因此無論歐盟委員會是否聽取來自永建公司的意見,結果都不會存在差異。”

  然而在永建公司看來,法院承認歐盟程序的錯誤,已經成功了一半。於是,他們又走上了歐盟最高等司法機構——歐盟法院的法庭。2009年10月1日上午,歐盟法院的5位法官做出決定:歐盟委員會在沒有進行對當事方聽證的情況下,就作出決定是錯誤的。這意味著,永健公司將被免徵反傾銷稅。

  “發現一個壞死的地方,就把激光直直地射向那裏”

  “我們最終之所以能贏,關鍵在於我們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抓住歐盟侵犯辯護權這一嚴重的程序性失誤,從初審法院到歐盟法院一條路走到黑,是能贏得官司的關鍵戰略。這就好比做手術,你發現一個壞死的地方,就把激光直直地射向那裏。”永建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説。

  “永建的勝利告訴我們,如按照WTO和各地區的上訴程序和規則,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可以減少損失,為自己贏得發展空間,同時給予同行業企業信心。”傅東輝説。而在永建勝利後,商務部也在官方網站上表態,針對國外對我國企業貿易救濟調查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做法,中國政府鼓勵企業積極利用有關國家和地區司法制度,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海外市場頻對中國設貿易限制措施。特別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有些國家沒有在自身內部尋找解決方案,而是更多地對於別的國家進口産品提出要求,甚至是保護主義的措施。根據商務部公平貿易局的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一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於中國産品發起了88起貿易救濟的調查,包括57起反傾銷、9起反補貼,總金額大概有102億美元的規模。

  “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是中國企業遭遇歐盟反傾銷調查的最根本的一道坎。但是,即使在非市場經濟地位下,也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忍受一切不公正對待。在貿易摩擦中,我們要善於拿起法律武器。”傅東輝説。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