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通脹壓力若隱若現資産價格更具想象空間

 

CCTV.com  2009年11月21日 11:1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日報  

  最近的熱點話題比較多,比如物價上漲引發的CPI轉正預期,電價上調加大了通脹壓力,以及專家們未雨綢繆對資産泡沫發出警示。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分析,投資者或許可以從中獲取一些幫助投資決策的信息。

  10月份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縮小0.3個百分點,降幅進一步收窄,表明其已進入上升通道。尤其是進入11月以來,雨雪天氣使部分地區蔬菜價格上漲,加之寒冷天氣對部分地區煤電油運産生影響,産業成本必然上漲。於是,對11月CPI即將轉正的判斷“一統江湖”。

  CPI能不能轉正,我們先放在一邊,但物價確實在實實在在的上漲。

  據商務部監測,11月9日至15日的一週時間內,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産品市場價格止跌回升,比前一週上漲1%;生産資料市場價格比前一週上漲0.7%。

  在物價上漲的同時,國內資源價格的改革也在穩步推進。11月20日,全國非居民用電銷售價格每千瓦時平均提高二分八厘,居民電價暫不調整。

  分析人士認為,電價在CPI中佔比較小,對其影響甚微。據官方數據,2003年到2007年,電費支出佔中國居民家庭人均總消費支出的比重不到3%。

  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此次電價調整會對高耗能企業産生一定影響,但不會導致下游産品全面漲價,對CPI影響有限。

  公認的説法是,電價的上漲對CPI影響不大,對PPI的影響要大一些。PPI是工業品出廠價格,這個價格的上漲,最終要轉嫁給居民。

  調整後的水價以及將來要調整的天然氣價格最終也要由居民來承擔。最近國際石油和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必然會推動消費品價格的最終上漲。

  然而,從原材料價格上漲到消費品價格上漲的轉嫁並不會馬上實現,而且製造業等行業還有大量産能過剩,國內糧價也仍穩定在較低水平,因此近期內通脹風險無虞。所以,如果説10月之前的通脹壓力僅是預期的話,現在也不過是若隱若現。

  同意專家們的判斷:就算CPI“轉正”了,也不意味著通脹,目前只處於“有通脹壓力”的階段。

  “現代人,要習慣於在通貨膨脹中生活,與資産泡沫共同成長”。這是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岩石的名言。本人深表贊同。

  當然了,現在談及通貨膨脹還為時過早,論及資産泡沫也難逃“杯弓蛇影”的嫌疑。不過是市盈率比所謂的發達市場稍高了一些,難道就泡沫了?那我們的GDP增速是發達國家的幾倍怎麼就沒人説了呢?

  但仍有人説,現在的A股市場已經“通脹”了,過一段時間肯定會演變成資産泡沫。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稱,信貸熱潮也給資産價格帶來了上行壓力。隨著家庭財富的大幅增加,資産多樣化需求應該會增強。這一需求加上強勁的經濟和盈利復蘇以及偏低的CPI通脹,這為資産價格“通脹”創造了理想的環境。這才是問題的實質,通脹預期下的資産價格才更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所以,此時若隱若現的通貨膨脹正是推升資産價格的大好時機。姑且就把資産價格的上升稱為泡沫吧。對於投資者來説,享受“泡沫”總要好過挨板磚。不過,投資者要切記,千萬不能把“泡沫”當飯吃。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