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燃油附加費復徵的那只靴子總算落地了

 

CCTV.com  2009年11月11日 08: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根據國家發改委通知,自10日零時起,調整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汽、柴油每噸均提高480元。發改委還表示,成品油價格調整對交通運輸業影響較大。這次提價後,國內航線旅客運輸將恢復收取燃油附加費。

  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終於“超人歸來”,這回,大家都可以睡個好覺了。這麼説絕非乘客兜裏銀子花不完,非要上趕著給航空公司交費,而是一直被復徵傳聞此起彼伏地折騰著,簡直比交費更心力交瘁:早在7月,就有消息説取消了半年的燃油附加費將於8月初“天王復出”,言之鑿鑿,大家很是義憤填膺了一陣子;9月份,航油漲價,傳説三大航已向民航局提交了復徵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的申請,一時也是民意喧囂。現在,復徵的“狼”真來了,大家反而比較無語。

  消費者肯定不希望燃油附加費復徵,但真要是非徵不可,其實也沒什麼話説。問題關鍵恰在於——取消國內客運航線燃油附加費,儘管給出了經濟學的理由,但在闡釋時過於“投民意所好”,缺乏制度性歸依,這就使得燃油附加費從降低到取消彷彿是民意推動的結果。然而,民意與政策的博弈畢竟是不穩定的、是較為不可預期的,於是,即便取消的利好傳來,相關部門越是默認“取消附加費因應民意”的解讀,則公眾越是擔心這種取消會不會是一種權宜之計。果不其然,取消之後,大家對復徵的傳聞越發杯弓蛇影,等到民意對復徵的敏感邊際遞減時,發改委一紙正式復徵令出,大家反而不知道説什麼好了。

  取消的時候,大家擔心復徵,復徵的時候,民意又吵嚷著取消——而這中間,市場規律反而被架空了:取消或者復徵本來不就是很順應價值規律和管理法則的事情嗎?公眾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可謂合情合理,而相關部門在操作上的“意識流主義”卻顯得過於輕佻。比如,此次復徵的理由是“成品油價格調整對交通運輸業影響較大”,那當油價下次跳水時,會不會接著取消?取消或者復徵的“度”在哪?

  這些問題如果繼續成謎,則燃油附加費的變化上就很難體現出公共決策的正義性和穩定性。取消的時候就説深孚民意,復徵的時候又説大勢所趨,唯獨缺乏制度性的杠桿清晰調節,使得燃油附加費越來越像討價還價的産物,相關政策也越來越具有口水意味。眼下來看,相關部門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文字工作,而是建立燃油附加費相關的調節機制,要麼隨行就市、及時與國際油價聯動,要麼乾脆聽證決定,總之不能繼續自由裁量下去。

  某種意義上説,國際油價漲了,只能證明航運成本上漲,與燃油附加費的復徵其實沒有必然邏輯關聯。這就好比麵粉漲價、雞蛋漲價,麵包不一定要迅速漲價一樣:一來,成本漲價可以內部消化,比如改進科技、改善管理,這些都能抵消成本上漲的壓力;二來,有遠見的市場性企業也不會聞風即漲,成本上來一點,可以從利潤部門消化一些,這比虛頭八腦的企業社會責任溫熱多了。(宋桂芳)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