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簡單的指數基金有著怎樣的“內幕”?

 

CCTV.com  2009年11月09日 08: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2009年,無疑是中國基金業的被動投資年。指數基金急速擴容,資産規模行業佔比大幅提升,指數基金成為整個基金市場最大亮點。

  經歷十餘年的發展之後,中國基金業正在淡化能夠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的概念,隨著市場有效性的逐步提升,主動型管理的作用正相對下降,相反,相對“傻瓜”的投資方式正在崛起。

  在指數基金迅猛發展的今天,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價值之辯”再次升級。那麼,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的差異究竟何在?看似簡單的指數基金,在投資過程中又將面臨哪些鮮為人知的“難題”?其投資業績如何考量,業績差別又如何體現在管理的細節中?《基金週刊》深入採訪了易方達指數投資團隊,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減法”之道

  有關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孰優孰劣的爭論從未停止過,2009年,隨著指數基金急速擴容,上述爭論越發激烈。

  主動管理基金經理宣稱其選股能力能幫助投資者在股市的驚濤駭浪中實現長期回報,甚至超越大盤的表現,而指數基金的倡導者則凸顯他們較低的管理費以及長期持有的複利效應。

  那麼,在投資的過程中,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究竟有著怎樣的差異?

  “被動型基金是在做減法,主動型基金則是在做加法。”作為易方達旗下3隻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林飛一語道破玄機。“兩者長期目標一樣,都是為投資者提供能獲取收益的産品,只是短期的著力點相對不同。主動基金的目標是增加收益,指數基金的目標則是控制跟蹤誤差,在某個誤差的水平下不斷優化整個流程,採取精細化的運作手段不斷降低誤差。”

  相對於主動型基金,指數基金雖然“缺乏激情”,但卻高度透明。林飛表示,從投資管理環節來看,指數基金更多的是體現産品的特點,而非個人“色彩”。“目標是什麼,中間環節如何投資,都可以通過計算得到結果。”正因為如此,指數基金的部分風險可以實現事前可控,指數基金的管理經驗對於控制風險就顯得非常有用,林飛表示,一旦檢測出某種方法可以使用,就會納入到整個體系中來,但主動基金歷史的規律對於獲取收益不一定有用。

  從信息披露的角度來看,指數基金則更加充分地體現了其高度透明性。主動基金只在季報、半年報和年報中披露持倉組合,而指數基金透明度較高,例如,ETF每日對外披露一籃子成份股信息。正因為指數基金在投資上具備較高的透明度,在經歷了2008年的大熊市之後,投資者越發青睞指數基金,希望獲得與市場表現一致的回報,而不願將資金押注于某一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承擔額外的風險。

  談到指數基金的運作平臺時,基金經理助理王建軍向記者展示了平日裏使用的“十八般武器”,這才發現,原本看似簡單的指數基金其實有著相當複雜的運作平臺,光是軟體工具就比主動投資複雜許多,其中包括PCF系統、組合交易系統、跟蹤誤差監控系統等。

  此外,林飛介紹到,從研究上的差異來看,指數基金側重於定量方法的應用,更加關注微觀層面。例如,股票市場的流動性、衝擊成本、公司並購重組行為、交易費用的節省等等。具體到交易上的差異,指數基金更多的時是使用組合指令,因為組合指令最能符合指數基金的投資目標,也就是對精確性、時效性的要求,以及對衝擊成本的控制。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