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章苒
表面上看,全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宏觀報表和全球消費品集散地的微觀數據似乎已經可以印證一個結論:全球經濟已然觸底,全面回暖正在到來:
——繼道瓊斯指數首破萬點大關,澳大利亞央行率先升息之後,中國宣佈前三季度經濟增速7.7%,全年保八無憂。
——跟秋季廣交會的繁榮一樣,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品集散地義烏正在舉行的博覽會,參展商和國際買家都刷新了歷史紀錄,反映170萬種商品消費情況的義烏指數最近三個月來以每月11%的增幅環比上漲。
不過,作為距離消費市場神經末梢最近的人,眼下會集在義烏的11萬名參展商和近2萬名國際買家,很少有人已經感覺到了消費慾望和購買力的回暖,如果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沒有全面啟動,經濟全面回暖的基礎似乎並不牢固。
比基尼理論
從事戶外裝備銷售的瑞典塔頂空運貿易公司銷售總經理麥斯 林德伯格認為,在瑞典,比基尼的銷售情況與金融危機的去留直接相關。
林德伯格自稱是金融危機的少數“受益者”。“在瑞典,為了省錢,人們放棄了飛到海邊度假,取而代之的是滑雪、摘樹莓和郊遊這些戶外活動。”林德伯格説,“金融危機的結果是衝鋒衣和滑雪衫暢銷,比基尼無人問津。”
“就我們公司和我們這個行業而言,情況好得不能再好,今年春天開始我們就已經完全脫離困境。”林德伯格説,“不過去年9月有兩周時間,電話從來不響,象死掉了一樣,沒有人敢買任何東西,那時太恐怖了。”
戶外運動裝備的熱銷恰恰説明至少在瑞典,人們還沒有恢復海邊度假的打算——意味著購買力還無法回到從前的水平。
中國最大飾品企業正面對源源不斷的海外訂單和用工緊缺的難題,但也不同意經濟已經全面回暖的結論。新光集團董事長周曉光每年春季都要到位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的一家首飾貿易商行點數一天的客流量。
“2007年4月28日,這家商行一天有100位批發客人,每人提貨金額200美元;2008年這一天,不到60位客人,不到80美元的人均提貨量。”周曉光説,“可惜,直到今天這種局面還沒有什麼改變。”
然而2008年4月28日,從自己的客戶那裏感覺到經濟涼意的周曉光走訪華爾街時,那裏的券商和宏觀經濟報告卻一再告訴她次貸危機馬上會過去。
“當時只有巴菲特跟我説,危機才剛剛開始。”周曉光説,“其實市場的末梢才是最靈敏的,我們自己就是市場的神經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