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10月23日電題:從三大“坐標”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多贏格局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於2010年1月建成,屆時自貿區內中國和東盟各國90%的貿易産品將實現零關稅,並實質性開放服務貿易市場。
作為涉及19億人口、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將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帶來什麼?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持續存在、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自貿區的加速建成對全球經濟復蘇和推進自由貿易意味著什麼?企業和消費者能從自貿區裏獲得什麼?
在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有關企業、消費者、官員和專家,從區域、世界、企業及百姓三個“坐標”分析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將帶來的多贏格局。
區域坐標:發展中國家搭上區域經濟一體化快車
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實體經濟受到重創。但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展位總數比去年增加600多個,東盟10國使用展位數比上屆增加1.2%,佔總展位數的29.2%。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常務秘書長許寧寧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喜人局面,一方面是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初步成效,經濟形勢總體向好,東盟一些國家主要經濟指標開始好轉;另一方面,對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的良好預期吸引展商前來參會。
參加本屆博覽會的新加坡代表團規模比往年擴大不少。中國新加坡商會會長薛寶金説,自貿區建成後,中國-東盟市場蘊含巨大商機,新加坡商人對這一區域的投資熱情前所未有的高漲。
中國和東盟10國2002年啟動自貿區建設進程,並已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方面達成協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副秘書長佩內特 德拉加諾夫認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如期建成對亞洲經濟將是一大利好,屆時區域內貿易和資本流動將更加便利、高效,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將顯著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研究員陸建人説,中國-東盟自貿區屬於“南南型自貿區”,儘管缺乏發達國家參與,但中國和東盟國家産業互補性較強,有利於中國擴大區域內市場,並推動各國經濟發展和産業結構轉變。隨著雙方經貿合作深入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有可能打破傳統理念,創立新的自貿區模式。
博覽會展商新加坡星展銀行的盧毅榮説,金融危機雖使金融業遭受重創,但也正是金融業回歸基礎金融服務的絕好時機。借助自貿區平臺,希望能在區域內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中國和東盟國家合作領域廣闊,層次多元。在東盟10國中,新加坡經濟最發達,營商環境最便利,和我國有很多金融和投資領域的合作。柬埔寨服裝向歐美市場出口享受免稅或不設限優惠,是我國外包轉移服裝加工業務的主要目標。馬來西亞特有的國際清真食品認證則將為我國清真食品打開一個面向15億人口的大市場。”許寧寧説。
目前,中國和東盟各國已互為第四大貿易夥伴,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今年前9個月雙邊貿易額仍接近1500億美元。雙方相互投資不斷擴大,至今累計已超過600億美元。
據介紹,23日至25日在泰國舉行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上,中國將與東盟就知識産權保護和清除貿易壁壘等進行商談,以進一步推動自貿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許寧寧説,當前,中國和東盟正在商談第二批服務貿易市場的開發,並推動投資協議生效。2015年,中國和東盟四個新成員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的絕大多數産品關稅將降為零,自貿區進入完善階段。可以説,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將推動整個區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