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突破3478點時機已到

 

CCTV.com  2009年10月21日 07: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A股市場在本週二齣現的上漲行情,雖然幅度不算很大(兩市股指漲幅僅為1.5%),但意義卻很大。首先,當天的日K線均留下了向上的跳空缺口,顯示了做多能量推高行情的願望很強烈;其次,兩市股指在盤中都有一定的震蕩,而最後又都是在高位報收,且從量價關係來看配合也是很協調的,表明儘管投資者對行情看好,但在操作上又還是比較謹慎的;第三,週二的股指已經突破了9月中旬的反彈高點,形態上已經走出了小的N型,從而提示出後市將進一步上漲,股指再創年內新高的概率明顯加大。

    當然,如果僅僅以走勢形態來預測股市會不會創新高,其可靠性通常是有限的。而當我們要驗證這個結論時,顯然需要找出更多的依據。在這之前,之所以有不少人對後市並不樂觀,主要理由基本集中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收緊,這樣企業四季度的效益就不樂觀;二是今年四季度是限售股解禁的高峰,A股流通市值在總市值中佔比過半的狀況將在這個時期完成,這對二級市場會構成一定的壓力;三是創業板在年底前將開市交易,這會分流部分主板市場的資金,從而導致大盤的“失血”,拖累主板行情。

    應該説,這三方面的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上,如果願意的話,人們還可以繼續找出更多可能令股市下跌的因素。不過,問題在於,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至少以上所列的三個負面因素,現在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首先還是要看宏觀經濟政策。8月份的“動態微調”的確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加上隨後對商業銀行某些政策的調整,又使得這種影響有了進一步的放大。但是,一段時間過去了,人們發現當初對“動態微調”的認識是偏于表面化了,忽視了這只是在堅持原有政策不變前提下的一種局部調整。

    事實上,從8、9月份的信貸增速來看,仍然保持了相對較高的水平,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而在持續、穩定的政策推動下,實體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如果説在上半年因為發電量增長緩慢使得人們對經濟復蘇還有疑慮,另外,外貿的連續滑坡也令大家對GDP增長“保八”感到把握不大的話,那麼到了現在,發電量已經趕上來了,外貿情況也開始了好轉,這就使得更多的投資者相信,中國經濟真的是復蘇了。

    經濟復蘇,當然有助於上市公司效益的提高。時下,大家都在關注三季報會有怎樣的超預期表現,對於四季度乃至明年一季度的經濟形勢,也有著很高的預期。無疑,這樣的宏觀形勢,對於股市來説是構成了相當正面的效應。宏觀經濟無憂、企業效益無憂,成為了當前投資者繼續看好股市的重要依據。

    當然,人們也面臨這樣的問題,今年四季度是限售股解禁的一個高峰期,隨著大盤的上漲,這些低成本的股票會不會大量被拋出,從而對相關股票的價格構成抑制,並影響到大盤的上漲呢?

    這裡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是雖然這期間解禁的限售股很多,但是大量股票還是被控股股東所持有,而這部分股票未必會拋。這次匯金公司再度宣佈增持工商銀行股票,就是一個很好的説明。因此,這些解禁限售股的實際減持量可能不會很多。另一個問題,則是在股市處於上漲行情時,限售股股東未必會大量減持,經驗表明大量的減持行為往往發生在股票下跌過程中,尤其是下跌的初期。在股市繼續保持上漲格局的情況下,限售股解禁通常不會對行情産生太大的影響。10月份已經有中國石化實現了全流通,但股價並沒有什麼異動,工商銀行在全流通前夕,股價還有所上漲,這更表明限售股解禁的壓力是可控的,在目前一個階段不會是向上行情産生制約性因素。

    還有一個問題是創業板。創業板公司在9月底高密度發行,一度讓市場很震撼,也不可否認地對大盤走勢産生了某些負面衝擊。但是,客觀而言,創業板很高的發行價,對市場又起到了非常複雜的作用——既吸納了更多的資金,但同時也對另一部分資金産生了擠出效應。

    面對高價發行的創業板股票,很多投資者會考慮這樣的問題:是申購市盈率50倍以上的新股,還是買市盈率不到30倍的老股?實際上恐怕不是每個投資者都會義無反顧地去申購新股,相反因為創業板股票的高價發行,促使其再度回歸二級市場,考慮買價格相對還比較便宜的股票。

    現在,人們並不是很擔心創業板開市會給大盤帶來很大的衝擊,因為大家都認為,高價發行抑制了創業板的炒作空間,反過來也給二級市場提供了某種想像空間。也因為這樣,本週在創業板將於月底開始正式交易的消息傳出後,股市大盤不跌反漲,展開了一波新的向上行情。

    很明顯,現在股市的基本面很好,各種負面的市場因素在漸漸淡化,股市上行的趨勢已經得到確立。基於這樣的現狀,大盤衝擊今年前期高點3478點應該是大概率現象。儘管後市行情的演繹不會一帆風順,但大趨勢應該是明確的,投資者從中獲得較多投資機會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申銀萬國證券市場研究總監 桂浩明)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