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創業板的推出將給主板帶來致命一擊?

 

CCTV.com  2009年10月18日 10:5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9月下旬以來,上證指數以持續疲弱的態勢,迎接創業板的推出。是否真如部分市場人士所認為那樣,創業板的推出將給主板帶來致命一擊?

  歷史可以明鑒。首批中小板企業發行後,主板市場連續多日回調,但當月主板成交不降反升,資金分流的跡象並不明顯。從海外市場的經驗來看,創業板推出後,即使短期內出現波動,但主板依舊沿著原有趨勢運行。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認為,創業板推出對主板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心理層面,短期內或加劇股指的波動,但不排除創投概念股及券商股會掀起一波上漲行情。

  中小板:資金分流不明顯

  雖然中小板與創業板有一定的區別,且二者推出的市場背景不大相同,但無非都是從資金、心理、相關個股等層面影響主板市場。因此,分析中小板推出後的市場變化情況,無疑對預測創業板推出後的主板走勢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2004年6月2日,首只中小板個股發行當天,主板便以下跌態勢做出回應,當日上證指數扭轉此前小幅攀升的態勢下跌0.8%,深證成指下跌0.97%。之後主板指數連續下挫,上證指數一週(以5個交易日計)下跌3.99%,深證成指下跌5.28%。同年6月25日,首批共8家中小板公司登陸A股,當天上證指數下跌1.87%,而深證成指下跌1.05%。整個6月,共有21隻中小板個股進行IPO發行,共募集資金5.03億元,其中10隻同月上市。當月上證指數下跌10.07%,深證成指下跌8.44%,均遠大於前一個月的跌幅。

  若將觀察時間延長,在首家中小板公司發行起一年內(以250個交易日計),上證指數跌幅達30%,而深證成指下跌21%。

  如此看來,中小板推出後,主板走勢似乎並不理想。但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是,當時A股正在經歷一輪持續時間較長的熊市,股指正處於下跌通道中。

  若從成交上來看,與該輪熊市其他下跌時段相比,首批中小板上市公司發行當月,主板成交量並沒有明顯萎縮,上證指數的成交量甚至超過此前熊市以來的月均成交量,主板成交保持著相當的活躍度。實際上,當月發行的中小板公司募集資金不足50億元,該輪熊市期間募集資金總量也僅120億元,此後一年中小板流通市值也不到150億元,與當時萬億以上的主板流通市值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中小板的推出對主板資金的分流效應並不太大,而是在當時熊市背景下加重了市場的恐懼心理,從而令股指加速下跌。實際上,我們看到,在牛市期間,即使中小板IPO數量大增,也並沒有影響主板的上漲走勢。

  此外,在中小板推出初期,與中小板上市公司板塊相關的一些個股,如華工科技、大恒科技、深圳華強等,在中小板推出前後脫離大盤走勢走出震蕩上揚行情。

  海外經驗:主板運行趨勢不改

  從海外市場的經驗來看亦是如此。創業板推出後,主板市場的原有運行趨勢並沒有因此逆轉。

  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建立於1971年2月8日,當時美國股市處於上升通道中。道瓊斯工業指數當天仍上漲0.63%。雖然在同年4月~11月出現一波幅度超過17%的下跌行情,但原來的上漲行情並未正式終結,直到1973年1月,道瓊斯工業指數到達1067.2點高點。而從標準普爾500指數來看,持續上漲的行情更為明顯。

  英國股票市場的情況與此類似。英國AIM市場成立於1995年6月,當時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正處於一輪持續時間較長的上漲中。該指數並未因此而下跌,直至1998年7月,才出現一波較為明顯的調整。而此時距AIM市場成立已3年之久。

  即使從後期發展並不成功的香港創業板來看,情況亦相似。香港創業板設立於1999年11月15日,當日恒生指數仍漲2.63%,且繼續保持上漲態勢。雖然恒生指數于2000年1月出現一波幅度超過10%的調整,但上漲行情並未結束。至2000年3月末,該指數才達到高點。

  可見,推出創業板後,雖然主板市場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波動,但大趨勢依然沒有改變。

  為主板提供投資熱點

  不管是從中小板的歷史經驗,還是從海外創業板成立的經驗來看,創業板對主板並沒有轉折性的影響。事實上,創業板公司首發規模普遍較小,首發融資額及上市後的市值並不大。因此,預計創業板推出對主板的影響更多體現在心理層面,在流動性緊縮及市場信心脆弱的情況下加劇股指的波動。雖然發行初期受申購資金凍結影響會出現主板資金分流的情況,但並不影響主板的中長期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正如中小板成立帶動相關主板個股上漲一樣,創業板公司的上市將為主板相關板塊的上市公司帶來機會,給市場提供更多的熱點。此外,創業板的推出對主板上的創投概念股及券商股而言無疑是利好因素,不排除這些板塊出現上漲行情的可能。(投資者報)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