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不斷豐富和完善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重點、力度和節奏。在較短時間內,遏制住了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國民經濟出現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當前,要繼續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同時要不失時機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為經濟增長打下更為堅實牢靠的基礎。
一、充分認識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問題進一步凸顯。結構不合理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難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外需急劇萎縮使我國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從經濟增長結構看,在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中,外貿出口的大幅下降,成為拖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因;投資增長速度持續明顯超過消費增長速度,表明投資與消費的比例也不協調。從三次産業結構看,我國經濟增長長期過多依賴第二産業特別是工業,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衝擊最大、降幅最深的是工業,已成為經濟增長速度回落的直接原因。從工業內部結構看,在外需收縮的衝擊下,鋼鐵等行業産能過剩矛盾更加突出,在建産能逆勢擴張勢頭強勁,同時近期一些新興行業盲目擴張的趨勢已然顯現。從企業組織結構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還不夠多、不夠強,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從城鄉結構看,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農民工的就業與收入,城鄉收入差距呈現擴大趨勢。
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們解決經濟結構不合理問題的任務更加緊迫。從當前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終勝利的根本途徑。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才能使增長更上層次、更有後勁、更可持續。從國際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是應對後危機時代激烈國際競爭的關鍵舉措。當前,許多國家都在為後危機時代的經濟發展做精心準備,探索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如果仍停留在原有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上,仍靠低水平擴張維持一時的高增長,就會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中落伍,在未來的國際經濟競爭中陷於被動。從長遠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經濟結構與發展方式有著內在聯絡,互為因果。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有賴於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有賴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結構不合理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癥結。抓住了結構調整,也就抓住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牛鼻子”。從根本上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是以人為本,實現經濟增長最終目的的內在要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可持續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在客觀上要求在結構調整上下功夫,使産業結構適應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發展和升級,不斷適應資源結構及環境變化的要求,使增長動力更具可持續性,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客觀地講,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形成了“倒逼機制”。由於外需大幅萎縮,為保持經濟增長,必須擴大內需才能彌補外需下降的影響,這就為調整內外需關繫帶來了機遇。由於工業增速在短時間內出現了“自由落體式”下降,為穩定經濟,各地區挖掘服務業潛力,這就為産業結構調整帶來了機遇。由於沿海地區受金融危機的衝擊更大,從而使區域間産業轉移加快,這就為區域結構調整帶來了機遇。由於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企業兼併重組的機會增多、成本下降,國際市場並購條件寬鬆,這就為企業結構調整帶來了機遇。由於市場的收縮,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産品,這就為産品結構調整帶來了機遇。但也要看到,機遇轉瞬即逝。隨著經濟回升和需求轉旺,那些已經淘汰的落後産能有可能死灰復燃,那些本應淘汰的落後産能有可能得以存活,那些本已過剩的産能有可能再次擴張。我們必須迎難而上,努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