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説,現在,金融市場已回歸穩定,實施根本性的改革已無必要。這是個不折不扣的謬論
一年前,雷曼兄弟倒閉。美國政府拒絕救助,以期限制政府救助的規模。接下來的六周,這一舉動給其他金融機構提了個醒:雷曼就是下場。當雷曼成為過去式,美國政府認為,其他金融機構已經結束了他們和雷曼的交易,雷曼倒閉的影響不會波及其他機構。但是,美國政府並未意識到,整個金融系統就是一個"巨型雷曼"。美國政府將把短期借款投放到高風險的低流動性資産上。債券市場支持著金融機構,因為確信政府會在危機之時,幫助每個人渡過難關。雷曼的破産,動搖了這一信念。債券市場拒絕為金融機構循環融資。當然,金融機構也沒有能力把它們持有的資産變現去償付債務。整個金融體系就此崩潰。各國政府及中央銀行被迫用直接借款或者擔保等手段救助所有人。
雷曼的崩潰適得其反。各國政府被迫將隱性擔保變為顯性擔保。從那時起,再也無人敢提讓大型金融機構破産。債券市場再次為金融機構提供支持,因為他們對政府擔保充滿信心。雷曼事件中,政府完敗,華爾街大獲全勝。雷曼則白白送了命。
早知今日 何必當初
今天,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正在慶祝它們在穩定全球金融體系中取得的勝利。其實,如果當初出手救雷曼,他們可以只用500億美元的代價取得同樣的效果。如今,他們最後的賬單可能超過10萬億美元,而效果幾乎一樣。另一方面,重建金融體系的目標,沒有取得絲毫進展。
首先,讓我們看看金融部門"去杠桿化"這一最基本的目標。華爾街高層管理人員稱,他們已經將杠桿率降低了一半。事實上,這並不是因為資産規模縮小造成的,而是由股本基數不斷擴大所決定的。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佈的數據,2009年二季度,美國金融部門的債務總額為16.5萬億美元,與一年前16.6萬億美元水平相當。雷曼倒閉後,在美聯儲的支持下,金融部門杠桿率有所提高。後來,由於聯儲收回了部分支持,杠桿率有所回落,由此造成了"去杠桿化"的假象。
其次,金融機構的運營與以前完全一樣。2009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緊縮時期,金融機構報告利潤卻在增長,必定是由於重新分配造成的。豐厚的收入大部分來自交易收入。如果16.5萬億美元的資産都在債券市場,那麼,1%的資産升值對應的就是1650億美元的利潤。如果考慮到上半年金融市場的漲幅,那麼,豐厚的利潤就不難想象了。
交易收益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在最好的情況下,聰明的交易員會先於其他人出手購買資産,因為他們看到了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這種再分配就是讓那些願意比其他人先承擔風險的人,從未來的發展中獲得更大的份額。過去的經驗表明,整個過程不過是個零和博弈。訣竅就是讓那些容易輕信的普通大眾在價格很高的時候,參與到這個泡沫遊戲中來。一旦泡沫破裂,即使資産價格可能和開始的時候一樣高,大多數人還是會把錢輸給小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