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房子還是那個房子 憑什麼加價幾千還有人買?

 

CCTV.com  2009年09月10日 10: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揚子晚報  

  産品還是那個産品 地段還是那個地段

  市場正在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一些敏感的開發商和購房者已然洞察與覺悟,而更多的開發商還在一如既往想當然,“夏利”標出了“寶馬”價,“捷達”當作“君威”賣。

  變化發生在市場“被繁榮”、房價“被暴漲”之後。由於對未來地段成熟度便利度的嚴重“透支”,一些項目定價過高,因此銷售受阻,去化速度變慢。最近兩個月的統計數據表明,樓市的確在“價升量跌”,雖然這裡面有供應不足的問題,但開發商“透支”定價導致客戶觀望也是板上釘釘之事實。

  怎樣界定某項目是否被“透支”?不好界定。“城市化”輪子轉得越快的城市,越不好界定。我的經驗是,如果前期産品定位本來就低,卻在後期為把價位“做”高呼呼呼“拉形象”,這種項目的“水分”肯定大,買房人務必多加小心;相反,如果項目前期定位與後期市場佔位差距不大,恭喜你,這樣的房子買了就賺了。

  買房又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一百個買房人,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因此,它不好標準化,也不好張冠李戴,你的退房理由説不定就是我的買房動機。有的人,喜歡就買了,價格對他“零敏感”;有的人,開發商都“跳樓價”、“賠本價”了,依然不為所動。

  市場需求多樣化,而供應如果過於單一,市場配置的這種“錯位”就容易讓人“鬱悶”。有朋友就跟我感慨,産品還是那個産品,地段還是那個地段,為何開發商每平方米加價幾千還有人買?只能咬牙切齒地認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還聽説,南京有一個客戶,平白無故收了人家一筆“鉅款”,轉身就進了城中某豪宅售樓處,一次性付款臉不改色心不跳。這樣的客戶越多,對市場的正常發展就越不利。

  有心人已經留意到,不少項目近幾個月來紛紛放棄原來的規劃,重新報批,而近期市場上出現的一些産品,無論是品質還是戶型都有讓人眼前一亮之感。這是一個趨勢,低端産品“中端化”,中端産品“高端化”。雖然這來得有點晚,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越來越多性價比高的好房子出現,市場競爭也越來越充分與激烈,購房人才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房子。就好比南京街頭上多數高檔理髮店,如果競爭不充分、不激烈,不僅洗剪吹幾十上百元錢照收不誤,而且你將不得不忍受5分鐘洗個頭、15分鐘剪完發的劣等待遇。 (本報地産評論員 李宗苗)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