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銀監會:高度關注信貸財政化、集中度高等問題

 

CCTV.com  2009年09月09日 17: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銀監會網站  

  9月8日,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王華慶在《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09)》發佈會上發表講話稱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擴散,世界經濟尚未走出衰退,國內經濟正處於觸底企穩的關鍵時期,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仍然存在許多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因素,這些因素必然給中國銀行業帶來這樣或那樣的負面影響。以下為講話全文: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09)》發佈會。我謹代表中國銀監會對本次報告的正式發佈表示熱烈的祝賀!

  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是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銀行業協會組織的對金融危機以及中國銀行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和思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這是中國銀行業和銀行家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和互相學習的渠道。有了普華永道的參與和巴曙松博士領導的項目組的合作,報告也更為專業。我相信,這個報告將有利於推進中國銀行業的科學發展。

  借此機會,我簡單講三點意見。

  一、理性評估中國銀行業在本次危機中的表現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亞洲金融危機,到此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國銀行業在短短的十多年中經歷了兩次危機的洗禮。亞洲金融危機讓中國政府下決心對中國銀行業進行徹底的改革,經歷了不良資産的剝離、國家注資、股份制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上市等過程,中國銀行業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資本充足率達標資産佔比從2003年底的0.6 %上升到2008年末的99.9%;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從2003年底的17.9 %下降到2008年末的2.4%,撥備覆蓋率從2003年底的19.7 %上升到2008年末的117.9%;資産回報率和資本回報率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先進銀行標準。

  儘管如此,我們對中國銀行業應冷靜分析、理性評估,不能過分樂觀,更不能盲目樂觀。首先應該看到,中國銀行業在本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沒有受到很大衝擊,是多種外在和內在因素決定的。

  一是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高速增長和優越的政策環境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正如調查報告提到的,“在經濟高速增長、利率未完全市場化以及銀行經營體制轉變釋放的動力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銀行業才獲得了迅速成長”。

  二是中國政府在亞洲金融危機後對中國銀行業實施了一系列果斷的、正確的改革,包括不良資産的剝離、資本的注入、戰投的引進等。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三是中國的審慎監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本世紀以來,監管當局積極採取逆經濟週期的監管措施,推進跨業監管和跨境監管,保持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適當隔離,堅持金融創新與創新監管並行不悖,創造了逐步成熟的、良好的監管環境。

  四是中國銀行業涉足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和結構化産品市場不深,中國的資本市場的開放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還在穩步推進,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火墻的作用,中國的銀行還沒有犯大錯的“機會”,幸運地躲過了危機的直接衝擊。

  在我們為中國銀行業在此次危機中的良好變現感到欣慰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銀行業與國際先進銀行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一是産品創新方面還需奮力追趕。國內銀行還沒有完全樹立客戶中心的理念,客戶細分和産品創新還有很大的空間,産品低端化、同質化一直是我們的軟肋。

  二是産品定價能力還有待提高,複雜産品定價權還做不到自我掌控。隨著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産品複雜化的發展,以及國內客戶逐步增加的跨境複雜産品交易的需求,定價權越來越重要。目前國內銀行與國際先進銀行在産品開發、定價和交易方面還大大處於劣勢。

  三是風險管理還需向國際先進銀行看齊。我國商業銀行還沒有完全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框架,在風險管理方法上更多使用的是定性分析,風險管理的數據積累和挖掘還處於起步階段,風險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多,獨立性還有待加強。

  四是公司治理還需不斷完善。雖然國內銀行股份制改造後,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等各組織架構都已經搭建起來,但仍處於“形似”向“神似”的發展過程中,與改革目標還存在較大的距離。在這次調查報告中,大多數受訪的銀行家們也認為“所在銀行的公司治理現狀與心目中的理想狀況存在差距”。

  五是IT系統建設還要不斷努力。近些年來,我國商業銀行IT系統實現了數據大集中、核心繫統的開發和流程改造等,成績是顯著的。但系統的規劃、開發和建設還不是很完善,各個銀行之間發展也不是很平衡,系統集成性、數據共享性和及時性還達不到先進銀行標準。正如大多數接受訪問的銀行家們所表達的,要與國際先進銀行比肩,要適應不斷成熟變化的市場需求,要使自身特色業務獨佔鰲頭,就必須有應變能力的、安全的、強大的IT技術與系統作支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