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近都在加班呢,領導要求9月上旬備齊所有材料”,昨日,某基金評級機構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道,自證監會公佈《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來,加班加點已是家常便飯。
評級新規箭在弦上
曾幾何時,隨著基金業的迅速發展,各類基金評價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目前,涉及券商、網站等相關的基金評級、排名機構恐怕已經不下幾十家,而且這一數字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但是喧囂背後,標準缺失、行業混亂無序等問題早已暴露,原因就是之前對於基金評級業幾乎“放羊式”的管理,造成這一行業限制很少。
不過,現在這一情況即將改變,8月證監會公佈《證券投資基金評價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並於8月底結束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多家券商以及晨星、好買基金網等機構都已積極上報了有關意見或建議。業內人士稱,不出意外,9月初正式的管理辦法即將出臺。
評價機構面臨生存危機
《暫行辦法》的第一個限制就是針對基金評價機構和評價人員的。
包括規定基金評價機構應當加入中國證券業協會,並在加入中國證券業協會後15個工作日內向證監會報送書面材料進行備案。基金評級的人員,也應當具備基金從業資格等等。
“雖然相關材料我們已經基本準備完畢。但是細則出來後,什麼時間能申請到資格還是個問題。”某家民營基金評級機構的工作人員不無擔憂地向記者表示道。
“有一個門檻是讓信息更簡化、集中、標準化,也是一種信息清洗,不排除有一些媒體評級及小機構評級被洗出局”,某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在眾多的評級機構中,只有類似銀河證券這种老資歷的有券商背景的機構相對比較“安全”,作為證券業協會的會員他們只需要等相關細則出臺後向證監會備案即可。
市場上6成基金不能評級
然而,提高準入門檻只是第一步,更為嚴格的限制還是針對基金評價本身的。
細心的投資者已經發現,在證監會發佈上述《暫行辦法》後,銀河證券最新的基金日報和週報中已經看不到一年期和兩年期的基金星級評級。
這主要是《暫行辦法》明確禁止對成立期少於36個月的基金進行基金評級。
對此,晨星公司也表示,目前正在著手將在中國實施的兩年期評級改回在國外慣用的三年期評級。
但是,眾所週知,中國基金市場發展的歷史並不長,如果運作3年以上的基金才能進行評級的話,那麼現在市場上有60%的基金就不能參與評級了。
“不能評級並不表示不能評價,”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分析師告訴記者,“證監會的要求使我們重新對基金評級和基金評價進行區分。”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