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8萬投資社區商鋪4年收益80萬 看好地段見好就收

 

CCTV.com  2009年09月03日 09:4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浙江日報  

  對於房産投資者來説,投資資本動輒以百萬千萬為單位來計算。這樣的數據對於普通百姓來説,無疑有些天方夜譚。為了尋找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百姓投資樣本以饗讀者,上個週末我們特意前往南京進行了一次發現之旅。

  這是一則普通百姓的小額資金地産投資案例,自有資金8萬元,四年內投資收益達80萬元。

  投資案例的主人公楊先生於2005年花24萬元買下的鋪面,在不久前賣出了115萬元的價格,短短四年間,價格翻了兩番之多。除去購買時銀行貸款利息等費用,凈賺80多萬元。楊先生坦言,夫妻兩人四年來工作的總收入也沒達到這個數字。

  楊先生夫妻二人都不是南京本地人,上個世紀末到南京尋求發展。楊先生先後從事過工廠操作工、開過載客助動車等,2000年前後開設"夫妻店"經營糧油等副食品。靠著夫妻二人的誠信經營,加上有利的外部條件--當時城市裏超市、大賣場還不是很多,楊先生的生意日益紅火,到2005年手頭就有了8萬元的積蓄。

  當時,楊先生開設糧油店的鋪面位於鼓樓區一小區內,是典型的社區商鋪。因為當時自己做生意的鋪面是租的,害怕租期滿後房東不再續約,楊先生説,為了繼續自己的生意,當時一心想買個可以做生意的鋪面。

  説起買鋪面,楊先生説,自己一直忙於生意,很少有時間關心市場行情,但是,從每天讀報中隱約地知道房價在不斷上漲,買鋪面一定不會虧本。説來也巧,時間沒過多久,自己店舖相隔幾間的兩個連體鋪面挂出了出售的字牌,楊先生一知道這個消息後就打定主意要買下那兩間鋪面。經過幾番價格拉鋸戰之後,最終雙方以24萬元成交。

  手頭僅有8萬元現金的楊先生夫婦開始四處湊錢,幾天下來,從雙方親戚朋友處共借到近10萬元,剩下不足部分依靠貸款填補。

  楊先生購買的鋪面兩間連在一起,可以打通形成一間大的鋪面,使用面積40平方米有餘。説是社區商鋪,其實是上個世紀比較典型的將地理位置不錯的小區底層公寓打通而形成可供經營使用的商鋪。面積40平方米有餘,總價24萬元,折合下來每平米近6000元,而2005年南京商品住宅均價僅4403元/平方米。

  楊先生的鋪面買下後,當即出租了出去。後來自己也轉行做其他生意,不再需要這樣的鋪面了。今年鋪面出租到期後,楊先生發現,這樣的鋪面價格已經上漲到每平方米3萬元左右,於是考慮將其出售……

  採訪即將結束的時候,楊先生告訴我們,目前他正在物色新的投資項目,計劃利用此次投資所得購買一席總價在200萬~300萬元之間的商鋪,繼續自己的商鋪投資。

  主持人分析:

  從楊先生的投資過程來看,這次投資的成功有很多偶然因素,如:自身對商鋪行情不了解;其次,買商鋪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投資,而是滿足自己的生意需要等。偶然中包含很多必然,楊先生這次投資商鋪的成功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借鑒:

  一、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優勢地段早已被地産投資者視為投資成功的"黃金定律"。楊先生投資的商鋪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一人口居住密集地段,鋪面面朝馬路、背靠一大體量小區,人流量非常大,可以滿足多種商品經營需要。由地段優勢而帶來的經營方面的便捷性,成為推動楊先生持有商鋪價格迅速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見好就收

  商鋪投資和股票投資一樣也容易被套牢。對於社區型商鋪來説,一旦周邊人口居住率下降,或者城市規劃導致附近道路調整等,都會影響到商鋪的增值。另外,一些城市老小區,當大批原居住者重新購房搬遷後,房子出租給外來務工者,這部分人消費力較低,也會嚴重影響到商鋪的增值。

  在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社區商鋪的增值空間還是比較有限的,楊先生選擇在合適的時候將其出手是比較保險的。對於很多小額資金投資的普通百姓來説,見好就收不失為明智之舉。

  資本只有在流通過程中才能增值,不少投資專家也都建議投資者不能孤注一擲,死死抱守,而是要讓資金流動起來。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