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工作究竟值多少錢?為什麼有人願意花20萬的高價買到一份銀行的工作,為什麼上千人爭搶一個公務員的飯碗,為什麼讀完碩士、博士,現實收入總要遠遠落後於預期收入?放棄一些機會和獲得一些機會的背後,隱含了多少現金價值?
本週《財道》與北京財商人生高級理財規劃經理龍飛一起,在剝離了眾多現象的社會價值判斷之後,為您客觀地估算不同現象背後的經濟價值,揭開那些總是難以説得一清二楚的理財奧秘。
20萬:買一個銀行工作值不值?
理財師:工作6年即可“回本”
大學畢業生花20萬買一份工作,究竟值不值?《聯合早報》8月23日的一則消息稱,重慶某所大學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李峰明找工作毫不發愁,靠他的父親花20萬“買”到當地一家銀行 “令人羨慕”的工作。
報道説,他的父親是重慶市一名官員,母親是中學教師。在他畢業前一年多的時間裏,家裏人為了他的工作到處託人,最後花重金才進入銀行工作。
如今,李峰明在銀行工作每個月工資約有2000多元。他在接受採訪時感嘆道:“我不知道要工作多少年,才能掙回父母給我找工作的錢?”
文中記者發感慨説,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金融、醫療、事業單位、大學、研究機構更是成千上萬大學畢業生拼命想進入的行業。但是,近年來進入這些熱門行業都有潛規則,那就是要用錢買工作。
那麼,拋開社會和道德層面的探究,20萬對於一名銀行職員而言到底多長時間能“回本”呢?
“不同銀行、不同地區、不同分行甚至不同部門情況都有所不同,但根據銀行業收入的一般規律,如果在北京,這20萬差不多6年就可以‘賺’回來了。”理財規劃經理龍飛經過計算後得出結論。
他以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的一名應屆畢業生的收入為例:22歲的王琰今年剛剛本科畢業,進入工行第一年,試用期工資被告知在每月2100元左右。她從同事姐妹那裏得知,從第二年起,每月工資就上漲至4000元,同時績效每3個月發放一次,每月大約在4000元左右,過節費每年2000元,年薪約為6. 6萬元。
龍飛説,首先可假設王琰沒有進入銀行工作,並且在第二年拿到的是社會平均工資,之後工資上漲幅度等於通貨膨脹率。那麼,該筆工資即機會成本為:1600 12+44715 (N-1)元(N為王的工作年限)。
目前,北京市應屆畢業生第一年平均月工資在1600元左右,北京市年平均工資在44715元。“假設社會長期通貨膨脹率為3%,根據計算,該筆‘投資’6年就可以實現總收入和總成本相等。也就是説,6年後‘賺’回了這20萬的一次性投資。”龍飛説。
龍飛表示,其實王琰的例子只是一個普通櫃臺員工的收入水平,如果是客戶經理,普通情況下兩三年即可回本。“我現在年薪稅前14萬,稅後12萬。行裏普通員工月薪2000元,獎金從3000元到3萬元不等,年終獎平均在2萬左右。但一個支行的客戶經理,25萬左右算是可以的,多的也確實能夠達到三四十萬。”建設銀行的一位員工證實了理財師的上述説法。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