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電視購物怎一個“黑”字了得

 

CCTV.com  2009年08月19日 10:2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綜合  

  

核心提示

  號稱“天然真鑽”的鑽石成本只有區區幾元錢,所謂“真金”其實根本檢測不到金……今年7月中旬,北京市消協再次曝光電視購物欺騙消費者的不法行為。

  據悉,廣電總局正在制定一項針對電視購物節目的監管規定。廣電總局稱,要加強電視購物節目的製作管理,各類電視購物節目應由合法的播出機構和節目製作機構製作。“如果最終採取此種監管方法,電視購物廣告中的虛假表述將會從源頭上得到遏制。”

  那麼,電視購物的黑色利益鏈到底如何形成,又為何屢禁不止?廣電總局這項新的監管規定又能否有效地對其進行遏制?晨報記者日前費盡週折聯絡到一位業內人士,從而了解到其中層層黑幕。

  部分産品成本僅為售價一折;美容減肥療效都是電腦傑作

  要説這電視購物的利潤有多大?説出來可是十分驚人。據電視購物包裝公司的工作人員劉柳(化名)介紹,不是所有的産品都適合做電視購物。一般做電視購物的産品是沒有渠道營銷,從廠家直接到消費者手中的産品,而媒體費用則要攤在運營成本中。如手機、筆記本之類的電子産品,實際成本不會高於4折,而美容減肥類的産品更為暴利,成本多在1折左右。

  “廠家只要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訴求,那暴利是不言而喻的。”曾經被工商部門作為違法廣告查處過的“全息自灸貼”,號稱能治乙肝,打出的廣告語是“轉陰不反彈,輕鬆治好你的肝”。該藥每貼售價為130元,一盒6貼,一個療程6盒,合計4680元。而這裡的真實成本是多少呢?據劉柳説,130元的“全息自灸貼”實際成本每貼只有區區8元錢。每售出一貼,大概要支付40多元的宣傳費用,這筆費用裏,電視臺和廣告包裝公司各佔去一半。劉柳説,據業內的估算,8個月的時間裏,這個産品能凈賺到2個多億。

  “只要是批量播出的電視購物,幾乎沒有賠錢的。最著名的‘候總’號稱上萬元的産品實則成本也只有700多元,鑽石可以便宜到按斤來計算。電視購物很可能讓人一夜暴富。”劉柳分析説,這也是電視購物生命力之所以如此強大的原因之一——極低的門檻,高額的利潤回報,使得電視購物在中國的發展火爆異常。

  電視購物産品的質量到底如何?那些極具誇張之能事的現身説法到底有幾分可信?比如説,原來臉上的雀斑在用過産品後一下子就能消失了?

  劉柳説,這實際上都是廣告片製作中運用的“手段”。以美容産品為例,觀眾經常可以看見一個臉上長滿了雀斑的女人出來哭訴多年來的痛苦經歷,然後話鋒一轉,自從用了産品後,臉上的斑不見了,電視畫面中也就隨之出現這個女人光滑的臉。實際上,這些都是廣告製作中通過“化粧”或“電腦處理”完成的,“有時候,我們會請來化粧師,照著一張有雀斑的人臉照片給模特上粧,而後再把雀斑粧洗掉。”劉柳説。最吸引女孩子的減肥類産品貓兒膩更是頻出。這類産品慣用的造假手段就是用電腦軟體修改照片。高矮胖瘦都可以根據要求調節,先將正常照片錄入到電腦,再使用PS軟體進行加工修改,胖瘦就輕易地比對出來了。

  話術推銷“死纏爛打”;二三級城市受眾上當最多

  如此高額的利潤、虛假的宣傳,在經媒體的頻頻曝光後卻依然如火如荼的播放?這些産品還會有人相信嗎?誰能來購買呢?

  劉柳説,其實電視購物的真正受眾來源於國內二三級城市。二三級城市的人口占國內城市總人口的40%,而這些城市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地信息又相對滯後,一些“名牌”、“高科技”、“最前沿”的東西往往傳播速度緩慢,這些城市中的居民對此有著較大的興趣和需求。

  “一個電視購物産品在一個二類地方電視臺播出10分鐘,一般都能接到3000多個電話,有時高峰時段甚至能接到上萬個電話。”而在接到電話後,電視購物銷售員往往會採用“迂迴式”方法堅持不懈地給你打電話,一旦你的信息被錄入到某一需求領域後,將來你就能經常接到介紹這方面産品的電話了。

  連日來,記者在看過內蒙古衛視、青海衛視、四川衛視、安徽衛視等多個頻道的電視購物節目後,親身體驗了電視購物的銷售環節。在分別撥打了美容、豐胸、瘦身等多個産品後,記者發現,這些電視購物接線員無一例外地會告訴你:現在是廣告中,電話太忙,稍後我們會給您回電。劉柳説,這也是電視購物為了在短時間內接到更多電話、留存到更多信息而選擇的一種技巧。

  在撥打電話後不久,記者無一例外地接到了銷售人員的回電,對方在電話中親切熱情,極力向你推薦“機不可失”。“你的産品質量能保證嗎?”記者問。“當然能,我們的産品質量是權威部門檢測的,完全有保證。”“那送貨上門時能先檢查再付費嗎?”記者問。“姐,您還真挺大方的,這豐胸産品一般人都不好意思檢查的。”銷售人員避開核心問題和記者開起了玩笑。而當記者表示還要考慮考慮後,銷售人員馬上變得迫不及待。“難道您不想讓身材變得挺拔美麗嗎”、“您現在還猶豫什麼呢,趕緊訂一套吧,您家的地址是”……

  劉柳告訴記者,這些都是電視購物銷售人員慣用的“話術”,往往根據消費者的心理已經設定好了,他們往往還會在説話之前先自報工號,以增加“可信度”。

  在隨後的一週時間內,記者接連接到多次這幾款産品的回訪電話,電話中銷售人員幾乎都以很熟悉的口氣開頭:“我是公司小李啊,工號是,小姐是預訂了我們的産品吧……”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