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鐵礦石“中國價格”是可能的

 

CCTV.com  2009年08月19日 08: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京華時報  

  中國與FMG公司簽訂為期半年的協議價,雖被稱為我國鋼企在本輪全球鐵礦石談判的首次“中國價格”,但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價格”。

  這是因為35%-50%的價格下調幅度不算大,既沒有達到中鋼協計劃中的“底限價”,也不能算中國鋼企的“滿意價”。而且還有華菱鋼鐵參股17.4%以及將為FMG提供55億-60億美元融資作為前提與條件。

  真正的“中國價格”一定是在中國鋼企掌握定價權基礎上形成的價格。鐵礦石談判問題的核心,並非“幾個百分點”的雞蟲得失,而是定價權之爭。須知,中國全年進口5億噸鐵礦石,佔世界海上鐵礦石貿易量的一半以上,然而這最大買家的價格待遇卻與進口數千噸水平的小國一樣。這對中國太不公平!爭取一個真正的“中國價格”理所當然,此番與FMG達成的價格也具備了“中國價格”的初步特徵。

  接下來中國鋼企必然要與淡水河谷、力拓以及必和必拓這三大礦談判。與FMG公司形成的價格可能將是中方談判的一個基點。有理由相信,“中國價格”將是一個合理的價格,因為支撐“中國價格”機制形成的力量是蒸蒸日上的中國實力。

  事實上,三大礦無法漠視這樣的現實:首先,鐵礦石價不會永遠堅挺;其次,中國作為全球鐵礦石第一大買家,有能力支持FMG做大,甚至可能將“與三大礦談判”改寫為“與四大礦談判”;再次,此次FMG公司承諾銷售給中國鋼企的鐵礦石實行一個價格,不再有長協價與現貨價之分,因而中方會借此逐步掃除內部市場中長協價與現貨價並存的積弊,從而根本扭轉中國鋼企內部無序競爭、一盤散沙的局面。

  歸根到底,三大礦實在應該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價格”的形成,不是不可能的!

>>>>>>進入 經濟頻道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