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的兩次大幅波動都緣自貨幣政策的“微調”預期,説明這輪流動性推動的行情對資金面的變化仍舊非常敏感。儘管現在經濟基本面好轉的態勢已經確立,但受股價大幅上漲帶來的估值壓力制約,基本面還不能取代資金面成為左右市場的主導力量。
筆者曾經判斷,下半年市場是由流動性驅動下的反彈向基本面驅動下反轉的過渡期,市場或衝高回落,或寬幅震蕩,上半年單邊上漲的格局將發生改變。主要理由也就是:經濟基本面的好轉必然伴隨資金面的“微調”,這兩種對衝力量的博弈會産生很多變數。
從央行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看,貨幣政策“微調”已提上議事日程。報告對目前經濟的判斷是經濟回穩的關鍵期。這是市場的共識,也是繼續執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基礎。報告首次提出用市場化手段動態微調貨幣政策,作為對市場前期這一話題的確認,其對市場的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需要我們認真加以解讀。
首先,為什麼現在是經濟回穩的關鍵期?如果就看經濟數據的話,今年GDP“保八”沒問題,增速逐季提高的趨勢也已經形成,通脹與通縮壓力都不大,形勢非常喜人。但從結構看,問題還很多,如政府投資現在還沒能帶動民間投資,這直接影響這輪復蘇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再如政府投資能不能傳導到消費,90%靠投資拉動的經濟肯定是非常態的,消費不啟動,投資的效益就不能實現。
市場對“經濟回穩關鍵期”的解讀有幾個視角:一是經濟最嚴峻的時候已經過去,但高質量的經濟復蘇還沒有到來,特別是上市公司層面的微觀業績遠沒有宏觀數據樂觀,目前披露的中報業績同比下降在20%左右,估值壓力不小,基本面驅動市場還需要時間;二是儘管經濟最嚴峻的時候已經過去,必然伴隨流動性最寬裕的時候已經過去,但貨幣政策寬鬆的性質還不會發生改變,貨幣政策還將繼續支持經濟的康復,只是劑量要發生變化。
筆者認為,政策對經濟作出悲觀判斷比樂觀預期對市場更有利。試想,如果管理層過於樂觀,政策力度就小,不僅關鍵期的經濟復蘇可能夭折,流動性也可能轉向,市場就要經受基本面和資金面的“雙殺”。管理層“經濟回穩關鍵期”的客觀判斷,將繼續平衡資金面與基本面的對衝力量,對市場的作用是中性的。
其次,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微調”,“微調”的威力會有多大。市場近期的調整主要是擔心會不會微調,以後就主要看微調的力度了。對微調力度的研判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一是微調力度是動態的,主要看經濟增長與物價指數的變化。年內看,GDP和CPI還在低位回升,對回收流動性的直接壓力還不是很大,貨幣政策可只進行微調,而不需要轉向。但如果GDP和CPI回升很快,貨幣政策調緊的力度也會加大。目前GDP四季度就可能超過10%,通脹預期也比較高,流動性的微調壓力也不是沒有。
二是對“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理解。有關方面也在反復強調,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改變,那“適度寬鬆”下的“微調”空間有多大,個人認為管理層有足夠的相機抉擇空間,主要理由就是上半年實際上執行的是超寬鬆的貨幣政策,貨幣發行和信貸都在歷史高位,有回落的空間。微調有空間,市場又敏感,所以微調的威力不可小覷。從央行“市場化的動態微調”的表述判斷,年內還不會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趨勢性貨幣工具,而主要採用央票與回購等短期的市場化手段來調節流動性,通過貨幣發行和信貸來控制流動性總量。同時銀監會也會通過窗口指導來引導資金流向。實際上,管理層已在開始使用這些貨幣調節工具,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市場流動性發生了一些變化,如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快速下降,回購利率大幅上升,都説明流動性最寬裕的時候已經過去。
在流動性高位回落的同時,新股發行、創業板、大小非、紅籌回歸甚至外企上市都將加大市場資金的需求,資金供求迅速發生變化,與國際估值接軌的壓力也越來越大。7月宏觀數據即將公佈,貨幣數據大幅回落的可能性很大,經濟數據雖將繼續好轉,但還不足以對沖掉流動性和估值方面的壓力,市場出現中期調整的概率在增大。從策略上看,投資者應該或降低倉位,或加大防禦品種的配置。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