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信貸總量快速增長會否引發樓市泡沫

 

CCTV.com  2009年07月31日 14: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編 輯 黃碧梅

記 者 歐陽潔

    新聞事件

  一方面,信貸總量激增,一方面,樓市明顯回暖。

  與此同時,想買二套房的人們發現:走進很多售樓處,通過做高房價、多填“家人”等等“巧妙做法”,銷售人員就能很輕鬆地“搞定”銀行,幫你降低首付比例、獲得優惠利率,享受一套房的待遇。

  監管部門這樣界定二套房貸:已經貸款購買住房、準備貸款買第二套(含以上)住房。

  監管部門這樣管理二套房貸:最低首付不得低於40%,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

  在去年底樓市低迷的時候,儘管有“改善型住房”可以比照一套房獲信貸優惠的政策,但監管部門對二套房貸政策從未正式鬆口。

  對於放鬆二套房貸,一些地方商業銀行似乎很熱衷。樓市低迷的時候,有它;樓市火爆的時候,也有它。其目的,都是為了爭奪個人按揭貸款這塊“肥肉”。其結果,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投資甚至投機,推高了房價,並醞釀了風險。

  對於放鬆二套房貸,監管部門一直很警惕。在一些地方樓市泡沫漸起的時候,這種警惕格外強烈。近期,銀監會一再重申,始終嚴格執行二套房貸的有關政策不動搖,堅決打擊“假按揭、假首付、假房價”等行為。

  “你喊你的,我貸我的”,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打擦邊球”的現象仍然存在。

  對話人

  編 輯 黃碧梅

  記 者 歐陽潔

  一問:天量信貸有沒有推高房價?

  編輯:房價一漲,樓市一熱,人們首先想到泡沫。説起泡沫,人們自然聯想到信貸。快速增長的信貸總量、比較充足的流動性,會不會導致房地産泡沫?二套房貸政策沒有得到嚴格執行,是不是這輪房價上漲的一個主要因素?

  記者:從歷史經驗看,房地産泡沫的出現,都是住房投資過度的結果。這是業界比較普遍的看法。而住房投資,離不開銀行信貸。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就認為,房地産泡沫的出現與銀行信貸過度擴張有關。

  今年以來,在實體經濟沒有完全復蘇的情況下,信貸激增首先帶來了資産價格的上漲和通脹預期的形成。有可能刺激投資性購房需求過快擴張,從而推動房價非理性上漲。

  今年1—6月,全國新增信貸高達7.37萬億元,創下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房地産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同比增長23.6%。其中,國內貸款5381億元,增長32.6%;個人按揭貸款2829億元,增長63.1%。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房貸首付標準降低,將會放大市場投機情緒,助長資産泡沫形成,加劇市場的波動。

  二套房貸政策,就是為了有效引導投資性購房,防範金融風險和市場風險。2007年9月,二套房貸政策出臺之際,正值上一輪房價上漲的高峰,就充分説明了這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個人按揭貸款放鬆助推房價外,房地産開發貸款的放鬆也是這一輪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價下跌,樓市低迷,政府適當放鬆了房地産開發貸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房地産商的資金緊張。

  郭田勇預測,下半年信貸資金將有所收緊,相應地,房地産開發貸款資金也會收緊,信貸資金將不會成為下半年房地産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

  二問:房貸業務是不是包賺不賠?

  編輯:在二套房貸實際執行中,一些銀行為什麼會放鬆標準?難道他們不明白,放鬆二套房貸標準會帶來風險嗎?

  記者: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特別是房貸業務一直以來被銀行視為優質業務,不良貸款率相對較低。在目前房地産市場逐步回暖,住房交易量節節攀升的情況下,房貸業務自然成為各家銀行爭奪的主要市場。

  然而房貸業務也並不是包賺不賠的買賣,特別是在當前實體經濟尚未完全復蘇的情況下,房價上漲的基礎並不穩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房貸業務風險不可小覷。

  如果房價下跌,房地産投機者資金難以週轉,銀行掌握的住房資産價值也將大大縮水,房貸風險就會顯現。而且購房者的未來收入水平也可能不升反降,這將影響其持續還貸能力,房貸違約率也將上升。美國的次貸危機早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銀監會新聞發言人廖岷説,“以炒房投機為目的的借款人與首套及改善型自住二套房的借款人,其還款意願是完全不同的,對銀行來説風險也不同。”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銀行可能會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認為二套房貸款比一套房貸款的風險要小,簡單地以為二套房購買者是相對富裕人群,所以違約情況會少一些。實際上,二套房多是投資性或者投機性住房,二套房貸標準下降後,信貸資金的杠桿率將放大,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一位銀行從業人員説,房地産信貸政策是在政府、開發商、銀行和公眾多方博弈中不斷調整、變化的,銀行不容易看清未來的走向。

  銀行更應該在放貸的時候,將該因素考慮在內,根據自身業務狀況和風險判斷,主動調整、應對。

  三問:房貸鐵律會不會束之高閣?

  編輯:如何才能保證真正嚴格執行二套房貸標準,避免銀行、開發商、房屋仲介公司與評估機構聯手打“擦邊球”,最終導致“你喊你的,我貸我的”?

  記者:要治理執行中的不規範行為,還要了解銀行、開發商和仲介公司慣用的降低首付標準和利率的“伎倆”。

  記者曾作為買房人詢問過銀行業務人員,他説,有兩種辦法能減少購房者首付,第一種是,如果在申請貸款的時候,把購房者提供的居住人證明修改一下,多加幾個家人,讓人均住房面積降低,就能申請到優惠貸款。第二種是,多找幾家評估公司來為房屋估價,選擇估價最高的價格,按照這個價格向銀行申請貸款,而實際成交價格卻低於這個申貸價格,這樣申請的貸款就能多一些,相對降低了首付比例。

  實際上,監管部門已經覺察到風險。7月23日,廖岷強調,銀監會認真督促商業銀行嚴格貸前審查和按揭貸款發放標準,嚴格落實借款合同面簽制度,認真核實借款人首付款真實情況,堅決打擊“假按揭、假首付、假房價”等行為。

  如果真的有銀行因突破二套房貸限制而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理,會起到更大的警示作用。

  銀行的態度從根本上影響政策的執行效果。信貸資金如能有效進入實體經濟,對樓市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放貸衝動。

  目前房地産仲介,評估機構是假房價、假首付的主要助推者,他們製造了購房者和房屋的虛假信息,騙取銀行貸款。如果銀行能夠完善相關信息建設,下力氣了解客戶的真實信息,對房産有自己準確、合理的認定,就會杜絕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