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記者劉詩平、白潔純)中國銀行24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行境內行人民幣貸款新增9019億元,外幣現匯公司貸款新增181億美元,不良信貸資産餘額和不良率實現“雙降”。
擴規模: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超9000億元
中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表示,今年以來,中行貫徹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擴大規模,調整結構,境內行貸款業務較快增長,市場份額大幅提升,在資産質量方面繼續保持“雙降”。
據初步統計,上半年,中行境內行人民幣貸款較年初新增9019億元,外幣現匯公司貸款新增181億美元。不良信貸資産餘額較年初下降近115億元,不良率下降1.4個百分點。
王兆文説,由於歷史原因,中行的人民幣貸款基數小,在嚴格控制貸款規模期間,規模指標少,人民幣貸款增速長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去年第四季度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後,中行立即行動起來,要求主要針對儲備的優質項目,加大對重點行業、重點客戶、重點項目的金融支持。
他説,在具體項目投向上,中行信貸重點投向優質鐵道線路、南水北調水利項目,紅沿河、臺山等核電項目,中石油、中石化、華能、五礦等“走出去”重點項目以及東方電氣、攀鋼集團等四川災後重建項目。
調結構:優化行業結構和客戶結構
“中行在擴大貸款規模的同時,繼續優化行業結構和客戶結構。”王兆文説,上半年,在中行貸款結構中,國家重點支持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佔比較年初上升7.28個百分點;産能過剩行業授信佔比較年初下降3.41個百分點;“十大振興産業”授信佔比超過全行貸款總額的30%;中小企業貸款增速超過全行貸款整體增速,中行目前的信貸投向完全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導向。
在客戶結構方面,中行BB級以上客戶的貸款佔比93%,比年初上升了0.96個百分點。
據了解,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暴發和蔓延,作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資銀行,中行去年的海外投資收益下滑及中銀香港等海外機構盈利下降,對中行業績産生了一定影響,利潤增速有所下降,利潤總額大大低於工行和建行。
在此背景下,中行提出了“擴規模、調結構”的應對之策,通過加大人民幣業務發展,同時壓縮外幣債券投資,增加外匯貸款,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改善中行未來的盈利能力。
有關專家表示,中行過去人民幣貸款發放相對較少,國家的信貸政策與中行的經營調整相吻合,中行抓住這一機會,積極擴大貸款規模、優化貸款結構。
控風險:“大貸款”會否形成“大不良”?
今年以來,各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出現高速增長。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創下歷史記錄,達到7.37萬億元。中行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9000億元,也遠遠高出了年初的計劃。擴規模引發了業界對風險的極大關注。
對此,王兆文説:“中行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是以風險可控為前提的。”他説,今年以來,中行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堅持授信審批標準,堅持客戶評級和資産分類標準,堅持總分行兩級集中審批和“三位一體”授信審批流程,在合規經營、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有效信貸投放。與此同時,中行在信貸管理流程中,採取動態監控措施,及時指導、督促分行優化行業投向結構。
中行董事長肖鋼此前曾表示,“大貸款”不會形成“大不良資産”,而是通過大發展實現“大豐收”。中行行長李禮輝也指出,四方面的因素會控制2009年不良貸款大幅反彈:貸款審批權限的全面上收和貸款準入標準的嚴格控制;嚴格執行國家産業政策,加大了信貸結構調整;建立了嚴格的標準對減值貸款分類認定和計提減值準備;有效監督機制的建立。
對於下一步的發展,王兆文表示,中行將繼續認真貫徹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快業務發展。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