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任志強:地價漲政府有責任 被戲弄的是開發商

CCTV.com  2009年07月22日 17:0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北京晚報  

    最近一段時間,房地産再次成了最吸引人們眼球的行業,在幾個月前業界還在討論是否出現小陽春的時候,現在的熱度似乎到了盛夏,全國頻現地王、央企重金拿地、房價迅速回升、二手房市場大熱,再加上國土部宣稱地價只佔房價23%,上海在建大樓倒塌等等,有關房地産的新聞不斷衝擊著人們的神經。而相比之下,地産圈的聲音卻沒有以往那麼引人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對話目前房地産業的一些熱門話題。

    要給政府算算賬

    記者:儘管廣渠路15號地的拍賣已經過去半個月時間了,但是圍繞央企重金砸地的話題卻一直都在熱議。這一次中化方興用40億拍到地王,已經引起了眾多非議,潘石屹就公開感嘆現在開發商拿地不理性,還有人已經在替中化方興算賬了,就像當年業內給華潤的橡樹灣算賬一樣,認為只有賣到兩萬五以上才能不賠錢,您對這個現象如何看待,是否高房價只是來源於高地價?

    任志強:一直都有這樣的情況,當北京連續拍出幾個天價土地之後,媒體上就不斷地在每一次天價地之後都精心地替開發商算賬,看看這個天價地中的産品要賣多少錢才能有贏利。同時還在與現有周邊正在銷售的樓盤價格做對比,看看“麵粉是否已經貴過麵包”。好像整個社會都在為開發商操心,表面上擔心開發商的能力,背後則是對房價上漲的更大擔憂。但是這種房價上漲的預期難道與土地價格上漲無關嗎?

    其實,更應該讓社會給政府也算算賬,而不是替開發商算賬。比如,北京市今年5月份成交土地的情況是:十五塊用地,其中十塊土地以底價或近底價成交,主要為遠郊、舊村改造的用地,略好的五塊地溢價中標。 這五塊溢價中標的土地合計建築面積為48萬平方米,成交總價為24.2億元,溢價高達14億元,每平方米平均溢價2919元。溢價的概念是政府已核算完土地的開發成本,核算完應收取的70年或40年土地出讓金後的額外超額利潤,並未包括原有的土地出讓金收益。平均土地成本7818元,如果算上3%的契約稅,那這個數字就變成了8052元/平方米。

    記者:您的意思是政府對於高地價也負有責任,是不是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任志強:政府力爭增加從土地中獲取的收益是必然的經營行為,但房價不能在高地價的支撐下掉下去。如果土地的拍賣活動不是順延的分期,而是在同一時間、不同場地中進行,土地的溢價仍會步步高[27.12 1.35%]升嗎?可惜政府不但從溢價上希望獲取土地中的最大收益,從拍賣的方法上也在用吊胃口的方式延長決策的週期,達到逐步提高預期並抬高地價的策略。

    比如,如果是在同一天、同一時間舉行拍賣活動,那麼就可能形成大多數企業無法參加所有地塊舉牌的情況,因為大多數企業無資金實力同時對多塊土地舉牌並中標,這樣在減少了企業選擇的機會的同時,也減少了競爭的對手數量和能力。但如果是每天一場拍賣會,則天價地勢必會影響第一場競爭中的失敗者,他們會重新對已出現的天價地影響下重新研究舉牌的辦法,也在這種天價地預期的推動下提高預想的中標價格。

    這樣每一次的土地溢價都給下一次的土地溢價找到了理由,溢價預期每次都提高一個臺階,並從市區向郊區蔓延,又從郊區返回市區,交叉影響。最終形成了“魚翅”與“粉絲”一起飛漲,相互追高的現象。政府本就無法用加大總量的方式來平衡供求關係,又在追求土地出讓的利潤最大化與追求房價穩定的雙重矛盾中打架。真到了要認真討論房價的快速增長時,又要揮舞大棒轉向市場了,被戲弄的恰恰是饑渴之中的開發商,最終損失的卻只能是消費者。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