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天價吊燈”的怨氣根源何在

 

CCTV.com  2009年07月17日 10: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中石化總部的一盞吊燈,被媒體爆出價格為1200萬元(據《信息時報》)。此事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儘管目前中石化還沒有證實這盞燈的價格,但只要找到總部大樓的招標與中標文件,總能夠確定。耐人尋味的是民眾對此事鍥而不捨的追究。

  中石化最近非常高調。前不久,中石化一位權威人士力證國內油價低於美國;所引用的對比數據,引起社會的廣泛爭論。除了所引用的對比數據不具有代表性和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外,還與中美兩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同,不具有對比性有關。

  中石化的這名權威人士屬於石油體制內人士,社會普羅大眾屬於石油體制外人士,雙方都會站在己方立場説話,對於我國成品油價格到底是高是低,説明各自自己的理由。但為何會産生如此激烈的爭論,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石油企業成本不透明,進而反映出石油企業在目前依靠壟斷地位牟取暴利的事實。而一旦這種暴利具體化為金碧輝煌的大樓,價格超常的吊燈,民眾的質疑立刻找到了具體的出口。

  就事論事地説,民眾對中石化的追究,並非出於純粹的非理性或“仇富”心理。即以中石化自己的辯解來説,民眾也提出了諸多疑問:

  首先,進口原油和國産原油成本到底有何差異?我國的石油市場規模雖然很大,但國內自産原油佔到供應總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國內自産原油成本要遠小于進口原油,在這種情況下,完全以國際原油價格來推斷成品油成本,那麼,國內外原油成本差異如何在成品油價中體現?

  其次,既然我國成品油運輸、加工以及銷售環節成本均高於美國,為什麼一些石油企業卻能成為“亞洲最賺錢公司”。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零售和輸送環節成本一般佔零售價格的12%左右,而我國零售和輸送環節一般會佔到零售價格的20%左右。理論上,在市場競爭中,成本越高越難賺錢,可為何中石油多年成為亞洲最盈利的公司?為何中石化2009年以207.8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首次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前10名?

  在國際油價走高,石油企業喊虧損的同時,石油企業為何不從縮減其生産成本和人工成本入手?儘管國內石油企業從不向社會公佈其生産成本和人工成本,但社會上卻不時傳出其員工加薪、發放高福利的消息。曾有專家估算,中石化集團的人工成本(包括工資、各種保險和福利)已佔總成本的近9%,遠高於國外同類企業5%左右的比例。即使中石化不認可這個估算,但在眾多企業減薪、削減成本的大潮下,中石化為何巋然不動,還爆出了天價吊燈事件?

  在目前相對壟斷的石油市場局面尚未打破之前,油價暴漲暴跌的受害者包括石油企業和全體民眾。但石油巨頭虧損了可以申請補貼,盈利後還要將成本分攤給産業鏈下游和普通消費者,市場經濟中常見的消費者選擇、産業博弈,在石油巨頭這裡總是付諸闕如。這,也許是民眾對“天價吊燈”的怨氣根源。(劉滿平 北京公務員)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