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融海嘯催生"破産者" 億萬富翁靠高利貸度日

 

CCTV.com  2009年07月14日 14:2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南方日報  

  -這是一群曖昧的破産者,資金鏈業已斷裂,但根基尚存

  -他們勒緊褲帶、放棄體面、在苦境中反思總結過去的道路

  -他們相信,再也不能像原來那樣靠數量來取勝了,必須靠價值與文化來取勝

  -市場不相信眼淚!他們現在要做的是在哪跌倒了就從哪爬起來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曾經的老闆,現在的“破産者”。雖然經濟有了轉暖的趨勢,但仍有不少老闆成為黎明前的“破産者”。

  他們曾經是千萬富翁,甚至是億萬富翁,但現在不少人在靠借高利貸度日。

  他們的工廠已經停産數月,資金鏈的斷裂讓他們深諳“現金為王”的道理。曾經的千萬富翁,現在卻到處求人,為的可能只是三五十萬元的維持資金。

  他們守著自己大面積的廠房,卻因沒有辦理房産證,很難將其變現,銀行也不願意貸款給他們。

  他們承認,金融風暴只是致其破産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們也意識到,市場不相信眼淚,生死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鹹魚翻生與起死回生,這一天在他們看來,其實並不遙遠……

  借高利貸的老闆

  從2008年6月開始,李德鋒就成了一個睡不著覺的人,“現在每天不到三四點鐘我都睡不著。第二天早上早早的就起來了!”

  李德鋒是東莞市興鋒毛紡織有限公司的老總。他是唯一一個在記者採訪時願意説自己“可以説已經破産”的老闆。

  他認為,自己作為省人大代表,有責任告訴大家,東莞有不少像他這樣的老闆已經或即將破産,經濟危機是殘酷的,老闆同樣也是脆弱的。

  今年43歲的李德鋒,出生在粵西山區信宜農村,28歲那年,他隻身來到東莞市大朗鎮。經過八年多的艱苦創業,李德鋒把一個小型的私營企業發展成為一個擁有洗漂印染、服裝設計加工一條龍的現代化大企業。

  而大朗鎮也成為“中國羊毛衫名鎮”,每年出口到意大利、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毛衣達幾億件(套)。

  李德鋒的資金鏈在去年6月開始斷裂,早于金融危機全面襲來的10月份。正是從去年6月份起,他過上了睡不著覺的生活。

  導致資金鏈斷裂的直接原因是客戶鏈條的斷裂,先是一些原來合作好好的客戶開始拖欠貨款,造成了公司資金鏈條越來越緊,即使是有單也做不了,終於釀成了運作鏈條的斷裂。

  “感覺就像夢一樣,企業説不行就不行了!”

  此後的日子,李德鋒每天忙的都是與訂單和生産無關的事,為了彌補斷裂的資金鏈,他開始了到處借款與催款。

  最早的時候,李德鋒心裏是有底的,他覺得自己是省人大代表,企業在大朗也算是有規模的,更何況企業生産的是廣東名牌産品,信譽一直良好。

  “找個銀行貸款應該沒問題。”

  最初也確實如他所料,有一家銀行直接找上門來,願意給他們貸款。“我當時想貸幾百萬,他們還説可以貸得更多。”

  但因為李德鋒所擁有的廠房物業沒有房産證,需要找一家擔保公司來做擔保才行。在東莞像他這樣擁有大量廠房物業卻沒有辦理房産證的老闆有很多。

  讓李德鋒沒有想到的是,一系列繁瑣的手續辦完後,經濟形勢開始惡化,原本同意貸款的銀行不願意給錢了,理由是“毛紡織行業是夕陽産業,貸款風險太大”。

  沒有辦法,李德鋒又開始找第二家銀行,此時的金融危機已經爆發,外貿風險越來越大。

  第二家銀行剛開始也同意貸款,但一番手續辦下來,還是沒有貸到款,即使此時的興鋒毛紡織有限公司已經名列東莞市關於公佈第一批政府重點支持中小工業和加工貿易企業名錄。

  記者在這份名錄上看到,興鋒毛紡織的名字位列第55位,排名靠前。

  一口氣,李德鋒找了五家銀行,卻分文未能貸到。

  一番折騰下來,李德鋒覺得自己看清了銀行:從根本上説,銀行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是看不起的。

  “政府要求金融機構增加和放寬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不過是一種政策導向。具體會有什麼作用很難説清楚。”

  他分析,其原因在於,商業銀行本身也是企業,不屬於地方政府管,當然首先要考慮盈利和風險控制方面的問題。並不是政府説擴大放貸就能擴大放貸,説放寬就放寬的。銀行貸款的對像是大企業、效益好的企業。

  而實際上,即使是貸到款,需要花費的成本也是不低的。像李德鋒這樣的貸款方式,如果要貸100萬元,他需要支出的是擔保公司的反擔保費用20萬元,再加上各項保險、評估等費用,他能拿到手73萬元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