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基金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基金營銷“大忽悠”:迷局與出路

 

CCTV.com  2009年06月21日 07:5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迷局一:長期投資。

  基金就要長期投資?

  這是基金和媒體共同向基民傳播的一個核心“基金投資理念”。按照這一理念,基民要做的就是:不論市場姓牛姓熊,投入基金錢就莫動。

  但是,事實確實如此麼?

  顯然不是。

  在市場處於牛市階段時,任何的震蕩都只是為了上衝蓄勢,股票的平均價格總體向上,基金的凈值也總體向上。這樣的市場中,買進基金,當然應該長期持有,不斷增值。

  但是,在市場陷入熊市階段時,股票的平均價格、基金的平均凈值總體向下。明明知道在一個長達1年甚至數年的熊市週期中要持續虧損,為什麼還要堅持“長期投資”、捂住不動,為什麼不能離開市場、避開這段虧損呢?

  這樣的道理,基民未必人人明白,但基金卻未必真有人不明白。

  問題的癥結是:中國共同基金的收益,靠的不是投資收益的分成,而是按管理資産收取固定比率的申購、贖回手續費和管理費。換言之,基金要生存,基金員工要吃飯,就必須持續管理著基民資産,就必須持續進行投資——即使這樣的投資在一個階段註定會持續虧損。

  這就是基金不遺餘力地宣傳“長期投資”的癥結所在。在基民因為持續虧損而躊躇不前之後,基金又鋪天蓋地地宣傳“基金定投”,讓基民在化整為零中不顧市場走勢,漠視賬戶虧損,持續無畏投入。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中國千萬共同基金投資者——“基民”,伴隨著證券市場由“牛”而“熊”,心情有如坐了一趟過山車:從年均收益超過130%的驚喜莫名,到市場見頂後的連連虧損,再到深幅虧損下的泣血堅持。

  牛市中的基金曾經是“皇帝女兒不愁嫁”。2007年10月之後,隨著市場形勢惡化,基金公司不得不變等客上門為上門攬客,在各大媒體上展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宣傳。基民們按照基金公司和媒體的宣傳,邊買邊學,邊學邊買,卻發現自己的財富不斷縮水。成千上萬的人,不僅失去了賬面上曾有的贏利,而且陷入了至今難以彌補的深度虧損。

  虧損讓人們警覺,虧損要求我們反醒:在基金們布陣的營銷攻勢、傳播的“投資常識”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知識?又有多少“知識”中,埋伏了趙本山賣拐式的“忽悠迷局”?

  相關鏈結: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