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國際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國新金融監管體系仍存漏洞

 

CCTV.com  2009年06月18日 07: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金融危機暴露出當前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的種種弊端,也使改革這一體系成為美國各界的共識。按照美國總統奧巴馬公佈的一攬子改革方案,美國將把監管觸角伸到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並將美聯儲打造成“超級監管人”,以清除導致目前危機的各種“系統性風險”。

  但“超級監管”就真能起作用嗎?不可否認,至少會比目前體系有進步,但未必就能防住所有的風險。即使是這樣看似完美的計劃,也可能隱藏著新的風險和危機。

  當前美國金融市場的突出問題,是美國政府不得不花費鉅資救助AIG、花旗、美國銀行、房利美和房地美等“大得不能倒”的金融巨無霸。其中的原理是這些企業一旦垮臺,將會重創整個美國經濟。但救助也隨即帶來各種道德風險,最明顯的就是近來爆發的讓奧巴馬政府尷尬不已的AIG“獎金門”。

  按照奧巴馬政府的計劃,美國政府將全面加強監管,避免這種尾大不掉的情況發生。但這是從政府角度看問題,從企業角度看,大金融企業又會怎麼應對呢?在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勞倫斯懷特看來,這反而會驅使這些企業加快膨脹,因為只有膨脹到一定地步,才能使政府認識到,這個企業現在已是“大得不能倒”了,因此只能保了。

  由此帶來的風險是雙重的。第一,驅使企業擴張,而且可能盲目擴張,這會造成更大系統性風險;第二,企業已“大得不能倒”了,那麼債權方反而會放心低息借貸,而這又會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並驅使企業進一步做大。

  房利美和房地美之前的狀況似乎就是例子。作為政府擔保企業,債權方認為兩企業信用評級高,因此也樂於借給它們資金。於是兩大房貸公司借助低成本資金盲目擴張,但最終卻是作繭自縛,隨著美國房地産市場泡沫徹底破裂,“兩房”面臨破産困境,政府最後不得不全面接管。

  此外,美國政府相關金融監管人員的短缺,也會讓蓋特納雄心勃勃的計劃效果大打折扣。美國證交會(SEC)的最近一則報告就披露,由於人手有限,每年只有10%的對衝基金顧問被抽查。美國財政部官員則認為,要確保金融復興計劃得到有效監管,所需員工規模應與FBI相當——FBI有3萬人,而目前財政部相關監管人員只有30人,再怎麼增加,都不可能達到FBI的規模,也就是説仍會存在漏洞。

  金融問題是一個高度複雜且專業性很強的問題,加強監管沒有錯——事實上,如果確實監管有效,美國也就不會陷入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但將所有希望寄託于監管,認為監管就能消除一切危機,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按照資本主義的經濟規律,危機隔一段時間總會爆發,政府的舉措,只不過儘量延緩危機的爆發、減弱危機的衝擊力,但不可能如奧巴馬政府所説的根治危機,所謂“一管就靈”,看起來很美,但不過是一劑迷魂藥罷了。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