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居民使用最頻繁的非現金支付工具,銀行卡在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支付比重目前已上升到2008年的25%。其産業發展對於促進消費、減少現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加強反洗錢、擴大稅基、提升國際形象、促進相關産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我國銀行卡産業發展成績顯著
截至2008年年末,全國銀行卡發卡總量18億張,其中借記卡16.58億張,同比增長17.59%,信用卡1.42億張,同比增長57.32%。特約商戶達到118萬戶,POS機達到185萬台,ATM達到17萬台。
在聯網通用方面,2004年聯網通用範圍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實現。在此基礎上,銀行卡聯網通用網絡成功實現出境和下鄉。全國共有20個農民工輸出大省(區、市)開通該業務,其中2008年累計成功取現79.8億元。截至2008年末,人民幣銀行卡已經在近50個國家和地區的ATM網絡、30個國家和地區的POS網絡實現受理。境外受理人民幣銀行卡的特約商戶達到43萬戶,POS機達到54萬台,ATM達到58萬台,交易金額突破600億元人民幣。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社會分工的細化,我國銀行卡服務專業化趨勢日益明顯,銀行卡已從銀行的一項內部業務,轉化為一個涵蓋發卡、收單、清算及機具製造等業務的支付産業鏈。一些銀行相繼成立了專門從事信用卡業務的部門,並出現了非金融機構性質的專業化收單機構。
2003年中國銀聯成立,這個專門建設和運營全國統一的銀行卡信息轉接和資金清算系統,實現了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的專業化服務,市場資源、機具設備實現共享。經過幾年的發展,統一的“銀聯”標識人民幣銀行卡和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本土化的銀行卡支付網絡和品牌已經形成。
此外,人民銀行已與銀監會在銀行卡風險管理、與公安部在打擊銀行卡犯罪、與商務部在拓展銀行卡受理範圍、與財政部在推廣公務卡、與稅務總局在金融稅控機的試點等方面建立了較為順暢的協調溝通機制,在銀行卡産業監督方面開展了良好的合作。
銀行卡業的發展有助於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銀行卡支付的現金替代作用和消費信貸功能,能把人們潛在或隨機性的消費需求變成實際的消費支出。
銀行卡相關交易環境的建設,將帶動電信通訊、機具製造、軟體設計等行業的發展。有機構研究表明,銀行卡支付在一個國家消費總支付中的比重每增加10%,能帶動GDP增長0.5%。
據中國銀聯研究,目前,我國的現金支付成本在整個現金交易額中的佔比為1.76%,而銀行卡支付成本僅佔整個銀行卡消費交易額的0.67%。現金的交易成本是銀行卡的2.6倍,即每100元的交易,使用銀行卡可比現金節約社會成本1.09元。測算顯示,2006年至2008年的3年間,我國銀行卡消費總量累計超過了8.5萬億元,比用現金支付節約社會成本927億元。
此外,銀行卡支付可以自動産生交易記錄,能夠提高經濟交易透明度、加強稅控、增加稅收收入、控制非法收入。銀行卡的使用,還有利於培養公眾良好的支付習慣。尤其是信用卡,可以培養人們的誠實守信理念,推動社會信用文化建設。
進一步促進銀行卡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儘管我國銀行卡業20餘年來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就,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但總體來看,銀行卡業在我國還屬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還存在著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四個方面。
首先,與發卡市場相比,受理市場發展較為滯後,面臨規模擴張和規範管理的雙重壓力。業內專家認為,應規範銀行卡受理市場發展,建立更加專業化的收單機構管理制度,完善銀行卡收益分配機制。
其次,目前,銀行卡發展區域也不均衡,欠發達地區和發達地區在銀行卡經營管理、用卡意識、市場培育、創新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農村地區銀行卡應用有待擴大,銀行卡支農惠農的作用還應加強。
第三,在銀行卡運用範圍不斷擴大的同時,銀行卡面臨的風險管理形勢也日益嚴峻,經營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需要加強。目前應進一步完善銀行卡使用的安全措施,堵塞安全漏洞,加大打擊銀行卡犯罪的針對性和力度,建立促進銀行卡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四,銀行卡自主品牌的創建涉及發卡、受理、清算等環節,需要統一的標準規範體系,高效的交換網絡,全球化的受理市場,而現實狀況與這些客觀要求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銀行卡發卡、收單、轉接、外包服務等各環節有待專業化發展,銀行卡服務收費市場化形成機制,市場參與方的激勵機制還有待完善。此外還應鼓勵和規範非金融機構參與受理市場,提高競爭效率。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