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佈《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並提出海西作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等四個戰略定位。分析人士指出,“五緣六求”將賦予海西經濟區難得的發展機遇,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兩岸産業交流和金融合作。
“五緣六求”帶來機遇
所謂“五緣六求”,即指在閩臺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法緣相循、商緣相連、文緣相承的“五緣”關係,以及不斷追求緊密經貿聯絡,求兩岸直接“三通”,求旅遊雙向對接,求農業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以及求載體平臺建設的“六求”關係。
福建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閩榕認為,《若干意見》第一次正式賦予了“海西”地區國家層面的經濟區身份和地位,明確了海西經濟區的基本功能和定位,並特別強調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著力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這為海西經濟區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
據了解,目前已有50多個部委和中央直屬企業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署了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合作協議、會議紀要或專門出臺政策文件,從規劃佈局、項目建設、通關口岸、金融服務、交通運輸、財政稅收等方面支持和促進海西發展。
其中,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編制“十一五”信息産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海西信息産業發展,支持福建重點發展消費電子、軟體與集成電路設計、發光二極管、平板顯示、基礎元器件等特色優勢産業。交通運輸部提高補助標準,支持福建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形成“三縱八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建設廈門、福州、湄洲灣等主樞紐港。
加強兩岸産業合作
兩岸産業交流在海西經濟區建設中一直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大陸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福建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産業結構,促使福建成為台灣産業轉移的重要區域。2008年前10個月,福建利用台資297項,按歷史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台資12.7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3.82%。
台灣“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所長于憲先指出,由於台灣地區在精緻農業方面的技術已相當進步。在有機米上,福建就可開展大規模種植生産;在茶葉方面,福建也有適宜的山丘可供種植。此外,養殖業、遠洋漁業的發展都有合作的空間。
福建社會科學院有關人士則指出,要以福州青口、廈門等汽車生産基地為重點,加快對接台灣機械工業,推進電機設備、汽車零部件、船舶修造等産業集群發展;積極推進湄洲灣、廈門海滄石化基地,福州江陰工業區等區域承接台灣石化産業。推進高新技術開發區、廈門火炬高新技術開發區與台灣新竹、台南科技工業園的對接。
福建行政學院安增軍指出,電子行業以冠捷電子、捷聯電子為龍頭,機械行業以東南汽車、金龍汽車為龍頭,石化能源行業可以廈門翔鷺集團、華陽電業為龍頭帶動台灣配套廠商落戶福建。
他還認為,福建除繼續加大力度引進生産性企業以外,還應根據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需求,採取産業傾斜政策,大力引進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企業,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各具特色的産業鏈或産業帶。
而在現代服務業方面,于憲先提出閩臺地區可以台灣的醫療服務與經驗作為基礎,擴大到福建各地區。為達成此目標,醫療服務人員的訓練及在福建醫療機構的建立,則需要海峽兩岸的密切合作。而在金融業領域,閩臺兩地應先建立起合作的架構,使兩地的企業能從金融機構得到融資。
深化金融改革創新
令人關注的是,《若干意見》還提出,深化金融改革與創新,擴大金融改革試點,在多種所有制金融企業、離岸金融業務等方面進行改革試驗,完善創業風險投資機制。
擴大兩岸的合作投資規模,必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陸已批准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與台灣第一銀行、彰化銀行等建立了正式的通匯關係。台灣金融機構也開始在大陸設立分支機構。福建也先行先試了諸如新台幣兌出業務試點、開創了台資企業入股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先河。
不過,近年來,台資企業的融資難狀況依舊嚴重。如由於政治因素,台灣當局對大陸臺商回臺上市籌資的議題一直處於消極狀態。
當前,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海西經濟區開展對臺金融改革也漸行漸近。福建金融職業技術學院的崔蔭就認為,福建在促進兩岸金融交流中先行試水,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要在現有基礎上拓寬大陸對臺金融服務的範圍。例如,擴大直接通匯的範圍,增設直接通匯的項目;合理確定人民幣與新台幣的匯價;嘗試開展離岸金融業務等。
第二個層面則是鼓勵和支持兩岸金融服務業的對接,鼓勵臺商來福建設立各類金融機構,並爭取台灣地區批准福建省金融機構赴臺設立機構等。
第三層面即構建“區域金融服務中心”。區域內實行相對寬鬆的金融政策,扶持和推動兩岸金融的合作與融合。
在資本市場方面,福建行政學院柯原認為,可從設立海峽産業基金、大力發展兩岸民間合作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完善三板交易市場與福建産權交易中心的無縫對接為突破口,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爭取先行先試兩岸主板市場的對接,使投資者可自由配置上海、深圳、香港、台灣的資産。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