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22日公佈“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這意味著暫停8個月的IPO要來了,新股要來了。看到該消息後,樂觀者叫囂“利空出儘是利好,4000在望”;悲觀者呻吟“資金將會分流,1000難保”。
中國股市十幾年,發行新股尋常見,對新股發行的重新啟動,大可以用平常心待之,為之過度驚慌和亢奮都是不必要的。從長期看,也只有新鮮的血脈不斷注入,證券市場總體才能保持活力。
但從短期看,新股發行重新啟動,無疑加大了市場的資金壓力。回首近期行情,滬市漲幅已經千點,這一千點的漲幅,一是緣于振興經濟的種種政策,讓市場人士信心有所恢復;二是緣于充裕資金的流動性。充裕的資金,是此輪行情的一個重要動因。而新股發行,一向被視作資金分流所在。
結合其他消息面,也可以看到,資金面的極度充裕態勢正受到考驗。前幾天,國家審計署發佈了今年第3號審計結果公告,公告稱:由於一些基層銀行審核把關不嚴,一些企業利用虛假合同和發票辦理票據貼現,部分貼現資金被存入銀行謀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實體經濟運行中。這不僅影響金融對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虛增了銀行存貸規模,也加大了銀行系統性風險。審計指出上述問題後,有關部門和銀行正在研究制定改進辦法。
資金供給方面已經受到審計署、銀行的關注,而資金需求方面又增加了新股需求,一方面是供應量被關注,一方面是需求量被增大,供需平衡的新一輪調整已經逼近。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