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正視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

 

CCTV.com  2009年05月21日 07:4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時報  

  在全民動員奮力“保8”的情形下,筆者認為,不能因為保增長的任務緊迫而忽視結構性矛盾的存在,更不能為了保增長目標的完成而放棄對結構的調整。事實上,保增長與調結構是並行不悖的兩件事情,中國當前為了保增長而採取的措施有相當一部分正是為了調整不合理經濟結構。

  中國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對外需的過度依賴,二是內需當中的消費需求明顯不足。

  解決第一個矛盾的思路非常簡單,就是啟動潛力巨大的內需,中國政府自去年三季度開始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為了刺激國內需求,包括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與之相配合的鉅額財政赤字,短時間推出了10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廣家電、汽車下鄉以啟動農村消費需求等等。刺激內需的政策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中國經濟在今年一季度開始出現了回暖。然而,內需的進一步擴大還是會遇到第二個結構性矛盾的制約,即居民消費需求明顯不足的問題。

  無論是橫比還是縱比,中國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都非常嚴重。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07年中國最終消費率只有36%左右,3年時間下降了19.4%。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費率約為77%,固定資産形成率為23%,中國2007年的消費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而固定資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多個百分點。

  中國居民消費不足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居民收入較低或者對未來收入預期不穩定;二是居民雖然有錢但是需要為未來剛性支出積累資金。第一個原因涉及到收入分配問題,第二個原因關係到社會保障問題。

  中國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勞動報酬,而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當中,居民的收入佔比卻在持續下降,統計數據顯示,在2000年到2007年期間,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佔比例下降了11個百分點,同期政府收入和企業利潤卻在持續攀升。假設居民戶的邊際消費傾向不變,在收入佔比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整個經濟的最終消費率必然是下降的。

  比沒錢可花更嚴重的問題是有錢不敢花,在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居民戶需要為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問題積累資金,這在廣大農村地區表現最為明顯。培養一位大學本科生通常都會花掉一個農村家庭的所有積蓄,這期間家長往往會放棄醫療和養老方面的儲蓄,如果這位大學生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父母還要為其住房操心,即便無力支援,也會省吃儉用減小孩子的負擔。如果社保體系無法健全,很難想象消費需求能夠順利啟動。

  既然消費不足的原因是居民沒錢和不敢花錢,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增加居民收入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目前中國還處於人口紅利階段,勞動力的供給仍然大於需求,這決定了勞動力跟資本的博弈當中處於劣勢,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的切入點應該放到降低個人所得稅上面,如果能夠從減稅富民促消費的角度考慮,提高個稅起徵點的難度或許會降低很多。收入分配中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貧富差距。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過大問題已經影響到了消費增長,所以國家在國民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當中需對此加以重視,在經濟發展到目前的階段,公平的重要性起碼應該等同於效率。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個古老的新話題,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政府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投資直接關係保障民生。只有著力擴大社保的覆蓋面,國民消費水平才能提高。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