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日公佈的房地産市場運行情況顯示,1月至4月,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8.6%,商品住宅銷售額更是大增38.6%。
然而,經歷了“金三銀四”的熱鬧,面臨“紅五月”考驗的樓市,夾雜著來自開發商、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等不同方面的聲音,高退房率、“假按揭”、漲價潮等亂象紛呈,越來越讓人看不懂。
退房風波令“紅五月”陷迷霧 傳統的“紅五月”來了嗎?
在北京、上海等有風向標之稱的城市,業內人士均慎言“紅五月”。因為進入五月以來,在有大量新盤入市的情況下,樓市並沒有出現期待中的成交熱。
北京房地産交易管理網的公示數據統計,5月3日至9日,北京住宅期房網上簽約量比之前一週下降13.91%,而且這是北京住宅期房網上簽約量連續第三周下滑。在上海,4月27日至5月3日商品房成交面積比前一週減少了22%。
與此同時,最早在北京被曝出的退房風波已愈演愈烈,大有在全國蔓延之勢。截至13日,北京市房地産交易管理網上共有1758條期房退房信息,其中一些樓盤的退房率高得“有些不正常”,達20%以上,個別樓盤的退房率甚至超過85%。西安、南京、深圳、長沙、杭州、成都等城市出現高退房率的消息也相繼見諸報端。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不排除某些開發商內部換手製造“假按揭”,既騙取貸款以解資金鏈的燃眉之急,又營造樓盤熱銷的假象,貸款到位後便迅速退房,待市場好轉再漲價售出,多賺一筆。
“三四月份的‘小陽春’,其中究竟有多少是開發商自導自演的假按揭?”一些打算購房者在受訪時表示,種種亂象讓“紅五月”的走向更加迷茫。
迷霧背後涌動漲價潮
“總體而言,‘小陽春’主要是市場本身的力量在起作用,不是‘房托’‘假按揭’所能左右的。”北京世聯房地産顧問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正宇説,過分炒作有誇大之嫌,但“假按揭”的出現在相當程度上打擊了市場信心。
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1%,比3月份降幅縮小0.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比3月份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這説明,儘管價格未恢復到去年水平,但有了成交量的撐腰,開發商的提價行為更加明顯。
北京市民張蘇告訴記者,他4月初在北京南四環附近看中一處樓盤,當時對外宣傳的均價是每平方米8500元,但12日他從售樓處得到的消息是已經漲到了9500元。“現在的價錢我一咬牙一跺腳,還能買得起,過幾天開盤時價錢要是再漲,我就只能放棄了。”
記者採訪了北京十多處樓盤後發現,絕大部分都上調了價格,從每平方米300元到3000元不等,還有售樓人員告訴記者“周邊的樓盤都在漲”,問及調價原因,基本上都是“房子很好賣”。
4月底開盤的“上海建築”的一位銷售人員透露説,有的樓盤前期通過誠意金、VIP卡等方式大量累積客源,開盤時邊漲價邊推盤,造成購房者排大隊搶購的局面,這在業內已是常見的營銷手段。“同一棟樓的不同單元,開賣時間前後差上一星期,每平方米就能再漲1000元,甚至還有樓盤雪藏一些好戶型,等市場好的時候以更高價格賣出”。
王正宇表示,在當前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房地産市場,“假按揭”等風波已經令相當一部分購房者保持謹慎觀望態度,開發商在此時選擇提價,無疑會給已出現企穩跡象的市場帶來傷害。
漲價潮恐難延續
“現在的行情來之不易,是自住需求集中釋放、開發商低價促銷、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媒體積極宣傳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現在開發商趁熱漲價,這樣發展下去回暖行情將不再延續。”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副秘書長何琦説。
王正宇也分析説,以自住為主的購房需求在經過1月到4月的集中釋放之後,相當大一部分已被消化,未來一段時間內樓市的正常表現應該是成交量逐步放緩,出現小幅的回調震蕩並逐漸走穩。
王正宇表示,近期多個樓盤漲價,肯定會抑制部分對價格比較敏感的剛性需求,使成交量的下降趨勢更加明顯,進而導致漲價乏力。
“逐利性使得大部分開發商選擇了漲價,但這是一種短視行為,最終還是會傷害整個市場,包括開發商自身。”何琦説。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日前發佈的《全國商品房空置研究》顯示,部分一線城市存在空置率過高情況,其中北京形勢最為嚴峻。2008年,北京商品房空置率高居全國首位,為16.64%,高出全國0.75倍。同時,北京商品房空置面積消化週期達到12.9個月,同比翻了一番。這就意味著開發商將面臨很大的庫存消化壓力。
何琦説,目前市場難言真正回暖,實際的房價與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仍然有一定偏離度,成交量正處在上衝乏力、可能下滑的關口,價格指標是決定未來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開發商應該珍惜和保護當前的市場熱情,如果一味漲價,可能會令“小陽春”行情提前結束。(記者鄒偉 來建強)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