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謝百三:股市是否走到階段性頭部?

 

CCTV.com  2009年05月17日 08: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本週股市多空博弈,激烈震蕩。前三天迭創新高,在大盤藍籌股中石油、中石化、招商銀行的奮力帶動下,先後達到上證指數2663點、2670點,但週四股市變臉,尤其是在外圍股市大跌的影響下,中石油、招行等欲振乏力,紛紛在尾盤殺了下去。人們又開始隱隱擔心,股市是否走到了階段性頭部,為自己市值的大幅減少而憂心忡忡。

  為了便於進一步操作,筆者經常在思考本輪牛市與2007年大牛市的共性與區別,現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共性之一:都是政府推動的。

  2007年的大牛市,其實起源於2005年5月初,中國決定實行股權分置改革。溫總理聽了中國證監會彙報後,于2005年4月下旬表示,過了"五一"節就改革,據説,他當時還説:改得成功不成功,就看股市漲不漲。

  而本輪起于1660點的牛市也是政府全力支持下發生的。例如:股市還在2900點,王岐山副總理就去視察證監會,讓基金要講政治,股市跳空上漲到3780點;此後,在奧運會期間,政府又提出要"維穩",然後又動員中石油等幾十家上市公司進場回補自己跌得很深的股票;接著又讓社保基金入市買股。最厲害的舉措是,近7個月停止新股發行,並且一次次在報上辟謠説近期沒有打算發新股。溫總理出訪英國,週六醒來還問:股市怎麼樣?

  兩次牛市,都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出現的。

  共性之二:兩輪牛市都屬於貨幣推動型牛市。

  2007年大牛市,真正開始上漲是在2005年7月中旬,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人民幣放棄前10年盯住美元政策,開始升值。先知先覺的QFII開始入市大規模搶盤,世界各國外幣都千方百計進入中國兌換人民幣,央行開始被動地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出現了貨幣推動型大牛市,股市從998點起步直衝6000點,房地産也一漲就是幾倍。

  而本輪牛市的根本動因也是貨幣推動,央行竟然一改2008年極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取而代之的是超強寬鬆的貨幣政策,M2第一季度投放4.58萬億元(2007年全年僅5萬億),4月份又投放6000億,全年估計要投放8萬億。因此這次也是貨幣政策的重藥、狠藥,催使股市走牛。

  不同點之一:上輪牛市是政府無法抗拒的,本輪牛市至今是政府可控的。

  源自2005年5月的大牛市,一直延續到2007年10月,長達近30個月。政府從支持、高興到不安、擔心,再到煩躁、憂慮。政府擔心出現的是1987年到上世紀90年代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地區)出現的那種泡沫經濟。但在近30個月之中,對於這種洶湧澎湃的股市、房市大漲,政府雖也企圖調控過,但作用可以説是蒼白、無力的,當時的大牛市帶有不可抗性。你不讓大量貨幣積聚的能量噴發、宣泄出來,實體經濟還要過熱,通脹也將一觸即發。所以雖然老是出現悲觀經濟學家的唱空論調,雖然于2007年5月30日"半夜",緊急提高印花稅幾倍,對房市也起碼以十幾個文件、政策來調控,但股市、房市仍像脫韁的野馬,向上向前狂奔。

  而從1660點上來的本輪牛市卻一直是在人們的懷疑、擔心、爭論之中,戰戰兢兢地向上爬的,人們是走一步,看兩步,始終是輕倉、半倉,或隨時減倉地隨著大勢往上走,是被動地被牛市的列車拖著前行的。政府對股市(房市)處於完全可控制、可駕馭狀態。而且至今不發新股,至今在小心翼翼地呵護、照顧股市(房市)。

  可以肯定地説:今年的牛市,只要政府一調控,立即可以停下來,甚至一隻大的新股就可以令其先大跌幾百點。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人們被2008年的大熊市弄怕了。

  不同點之二:兩輪牛市反映的經濟基礎不同。

  2005年5月-2007年10月的牛市是當時經濟很旺,很正常,在健康向上時又有點滯後的反映,大家只要打開招商銀行、寶鋼、中國船舶、貴州茅臺等大盤藍籌股查一查它們的年報,就知道中國經濟當時是多麼旺。此外,上一輪牛市有股權分置改革(實質性利多)作支撐,加之人民幣升值,外匯大量流入中國,2007年一年進入中國的外匯達4700億美元,平均每天進入20億美元(以220個交易日計)。為了防止人民幣升值過快,中央銀行不得不大量投放基礎貨幣,買進美元。這些貨幣相當部分進入了社會,進入股市、房市,結果股市、房市狂漲起來。以後又被迫嚴厲地去捅破它。

  本輪牛市,在政府強有力刺激下貨幣快速流入,新股7個月不發,供求重新失衡,在財富效應下,部分居民以儲蓄跟進,緩慢地向前走。但經濟基礎始終不像前兩年那麼堅實。中國出口在4月份又大幅下滑,同比下跌22%,進口下降23%。故至今為止,人們還在業績差異很大的小盤股上反復炒作,反而對業績穩定的大盤藍籌股進入較少。同時人們也是怕大盤股把指數炒高後,新股再次開閘。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