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股市要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慎防利好數據掩蓋經濟真實走向

 

CCTV.com  2009年05月13日 09: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4月份PMI再次出現持續回升的態勢。日前,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PMI上漲至53.5,較3月份的52.4上升了1.1個百分點,實現了五連陽。

  與官方PMI相一致,里昂證券公佈的4月份PMI也超越了50臨界點,達到50.1,較3月份的44.8大幅上升了5.3,結束了連續9個月低於50的狀態。官方與里昂證券的PMI數據也走出了相互打架的“格鬥場”。顯然,4月份兩個版本的PMI同時擴展客觀上反映了中國政府經濟刺激計劃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經濟好轉跡象又增添了一份保險。

  雖然還不能完全確定已經回暖,但從PMI中的新訂單、從業人員等擴散指數看,中國經濟的確出現了明顯的反彈。由此分析,4月份的發電量等數據即便不會顯著好轉,也不太容易出現大幅走弱的問題。特別是從里昂版PMI的分類項看,出口訂單指數明顯改善,達到了48.8,接近於擴展臨界點。

  部分開始轉好的宏觀數據指標是冬季裏的暖陽,還是夏日的蒞臨?目前依然難辨,需要統籌思量。首先對於PMI初顯出來的製造業態擴展,我們心存期待、樂見其成。然而,至少目前部分宏觀數據好轉是否穩定尚不確定。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這些數據的好轉很可能是弱勢中的反彈。

  去年9月份雷曼兄弟破産所帶來的衝擊波幾乎迅速在全球産生連鎖效應,其烈度至今令人膽戰心驚。就中國來講,也正是自雷曼兄弟破産以來,季度出口迅速變負,貿易部門的訂單下挫而庫存上升。與中國相對的是,海外買家則在這一階段興起了一輪去庫存化運動。隨著海外買家的庫存調整逐步到位,採購重新提上日程。顯然,4月份PMI出口訂單的走高客觀上與海外買家庫存調整有著緊密的關聯。而如果4月份PMI的上漲很大程度上為海外買家庫存調整所致,那麼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回暖具有明顯的不穩定性。

  從最近各國公佈的相關數據看,歐美經濟難言好轉。5月4日歐盟委員會再次發表了不樂觀的經濟前景。該委員會預計,歐盟27國和歐元區經濟今年將萎縮4%,遠遠高於今年1月該組織公佈的1.8%和1.9%的萎縮幅度。同時,把明年歐盟經濟和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由1月份的增長0.5%和0.4%統一下調至萎縮0.1%。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歐盟,其經濟增長預期的進一步下調使得中國對歐盟出口更不容樂觀。

  美國經濟最近倒是傳遞出了一些利好消息。比如:4月份製造業指數升至40.1,高於3月份的36.3;金融領域的數據有所緩和,固定收益率曲線變得陡峭化,高收益證券交投有所回暖;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整體建築支出在3月份也出現了0.3%的增長。然而,美國經濟增長至少從目前依然沒能擺脫美聯儲直升機撒錢效應的催化,依然是美聯儲懷中的襁褓,未能斷奶。

  歐美這兩個中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其經濟衰退的持續不可避免給中國出口增長帶來沉重的包袱。事實也如此,當前中國的出口新訂單主要以小單為主,這既反映了海外賣家的謹慎,也反映了中國PMI的回暖並不那麼牢固。

  政府投資是近期中國經濟部分數據回暖的主要支撐。然而,至少從目前看政府投資更多地帶來的是産業鏈中上遊的資源循環。

  由此看來,我們需要統籌辨析的是部分宏觀數據的好轉是否具有持續穩定的支撐。現在看來,宏觀經濟尚缺乏穩定性,當前的好轉並不具有確定的持續性。

  其次,部分宏觀數據的好轉即便具有了穩定的態勢,我們也需要擔心經濟二次探底風險。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為避免經濟增長快速下滑,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中央政府通過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各級政府也出臺了總額超過20萬億的地方投資計劃。而在貨幣政策方面,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急速增長的新增信貸規模也給經濟回暖埋下了二次探底的伏筆。客觀地講,如此大規模和大力度的財政貨幣雙積極或寬鬆政策,實際上意味著通脹早已潛行於此。當前,由於經營活動萎縮,信用貨幣創造下降,緩解了貨幣流動性轉換為通脹的壓力。但隨著經濟有所好轉,經營活動活躍度提升,貨幣乘數自然也將提高,這必然帶來惡性通脹壓力。

  宏觀調控當前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經濟剛剛大病初愈,抵抗力差,遏制通脹意味著扼殺經濟好轉苗頭;另一方面若不遏制通脹,經濟將再度泡沫化,新的危機若隱若現。因此,在有形之手的強力干預下,經濟走勢一般都會走出W形狀,這一點幾乎沒有例外。所不同的是,如果經濟好轉缺乏穩定性支撐,經濟的走勢是波浪尋底;如果經濟好轉有穩定性支撐,經濟走勢是W形狀的向上突破。筆者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好轉缺乏穩定性支撐,從這個角度看,此輪好轉或許是二次探底的前兆。對此我們需要做好積極應對的準備,哪怕我們的判斷有誤,至少做好這方面的準備沒有壞處。

  總之,不論經濟處於上行通道,還是下挫通道,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經濟運行軌道沒有明顯扭轉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謹防部分數據利好的表象掩蓋經濟真實的演進邏輯。

  相關鏈結:

 

責編:谷立亞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