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産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融風暴促使行業組織轉型:改變收費養人局面

 

CCTV.com  2009年05月04日 08:0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行業組織的作用有限,指望其來拯救企業是不現實的,抗擊金融風暴更是誇大其詞。”採訪中,浙江杭州某羽絨服裝集團企劃部經理對記者這樣評價行業組織。

  同樣的聲音還來自浙江一家紡織集團的劉女士。她説,某行業協會在2008年底,通過媒體發佈了一則共抗金融風暴的“行業宣言”,不知是一起作秀,還是集體“拍馬屁”,喊了一堆“廢話”,能落地實施的措施沒有幾條,讓人覺得只是行業協會給自己臉上“貼金”。

  這份“宣言”説,“感謝政府、金融機構一直以來對企業的支持和幫助,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在行業陷入困境時,我們呼籲政府在稅收、投資等各項政策上給予更大的優惠,呼籲金融機構對紡織行業融資傾注更多的關心。你們的鼎力相助是我們重拾信心,再創輝煌的關鍵!”

  一季度過去了,當地紡織印染企業的市場處境並沒有因為這份“宣言”的發出發生多少改變。另一家紡織企業老總表示,對協會這種“空對空”的措施十分反感。如果度過危機這麼省事的話,金融風暴早已拋到九霄雲外,還需企業在這裡苦苦迎戰?!

  較之西方發達國家強勢的企業同業組織,浙江某市一名官員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長三角的中小企業同業組織的結構、人才與資金方面存在不少缺陷,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迫切需要轉型。

  以前,行業協會會長往往由政府官員兼任,後來這部分人退出後,會長職務基本上是行業龍頭企業老總擔任。會長本身有一家大公司在經營,當自己的攤子都面臨經營困難時,怎麼會有精力來協調與關心其他中小企業的發展?會長熱心一點,協會還會有一點動靜,不然就缺乏活力,一潭“死水”。

  同一個協會,會長、副會長企業與中小會員企業的地位不對等,訴求也不一樣。大企業可能關注項目與土地,甚至利用協會的資源遊説政府出臺相應政策。浙江一家年産值兩三千萬元的紡織企業老總表示,行業協會成為依附在政府職能部門下的“大企業俱樂部”,中小企業缺乏話語權與影響力。

  上海市化工行業協會會長許秋塘表示,國內充分發揮行業仲介組織作用的外部環境不好,氣候不成熟。首先是政府不但管宏觀,而且中觀、微觀都管到,協會發揮的空間較小。歐美發達國家同業組織在産業發展規則、企業項目建設方面具有一定的發言權。國內企業項目建設與審批過程中,哪些項目能不能上,市場是不是飽和,産能有沒有過剩,行業協會比政府官員更知情,但輪不到你説話,他們根本不會聽取行業協會的聲音。

  長三角某地,原來管理化工産業是一個廳級單位,幾十號人馬,後來機構改革後變為一個兩三名工作人員的行業辦公室。行業辦的這些人對産業知識與市場了解多少?可重大項目的批准照常進行。

  其次是行業協會沒有經濟來源,運行較為困難,沒有經濟實力就沒有發言權。每家會員企業收幾百元至數千元不等的會費,大部分地方行業協會一年的會費收入在10萬元以下,除去秘書處一兩名工作人員的工資與福利待遇,所剩無幾。如請國內一流專家做一次集中授課或諮詢,交通費與勞務費就在七八千元。協會面臨不開展活動就沒有影響力與認可度,開展活動又缺乏財力支撐的困惑。

  第三是行業仲介組織缺乏專業人才。不少人是外行看來是“內行”,其實內行人一看就是“外行”。社會認同度低,企業有事首先想到找政府,不會來找行業協會,因為你解決不了問題。

  上海市化工行業協會原有20人,困于經濟壓力現隊伍緊縮在16人。會長説,這在國內還算運作比較好的行業仲介組織,要發揮其作用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協會待遇不是太高,同樣面臨招聘不到專業人才的困惑。

  據介紹,長三角絕大多數行業協會秘書處是三五個人甚至更少,會長與副會長都是企業老總兼任,一年到頭難得開展什麼活動,差不多淪為一些收會員會費,發一個行業簡報,養一兩個人的“準官方”仲介機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導陳耀説,地方行業組織普遍面臨一個自身生存的問題。與國外的同業組織相比,國內行業組織能真正代表企業利益的少,很多是政府部門&&組織成立,然後再歸其管理的行業仲介組織。

  這名專門研究産業集群與區域競爭力的專家表示,國家層面的行業協會承擔行業的一些“準政府”管理,工作開展起來相對較好。由地方政府的行業管理部門退下人員“掌舵”協會,能利用其過去的資源開展一些工作,主要問題是服務意識差,夾雜著一些“官氣”,難以提供企業所需要的服務。不過,由同一個區域不同企業老總組織起來的地方性商會,較行業協會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與利益訴求,如溫州商會、蕭山青年商會等這類新興的商業組織頗為值得關注。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