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買基金研究中心
業績報酬,想説愛你不容易
投資私募有兩個門檻是很多人跨不過去的:一個是起點金額,一般是100萬,如從容優勢的200萬,博頤精選的300萬起點的,門檻就更高了,這是物質上的。第二個是業績報酬,一般是盈利的20%,也就是説,投資人要將盈利部分的20%分給私募管理人,這也是國際上私募基金業績提成的通常標準,一些人難以接受,公募不是不收業績報酬的嗎?這是心理上的。
對私募這個行業本身來説,業績報酬,而不是固定管理費,是他們生存以至發展的根本。私募管理人的固定管理費其實相當微薄,一般只拿0.5%左右,而私募一隻産品一般不過5000萬之數,固定的管理費一年下來僅25萬,大多數私募公司規模不過2、3億,一年管理費100多萬,無法覆蓋運營成本,更無法激勵投研團隊。而業績報酬現在通常是20%,如果1個億的資金賺了10%,私募就可以提取200萬。僅憑固定管理費,私募連生存都有問題,而好的私募公司,通過提取業績報酬,獎勵做的好的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方能留住核心人員以及生存壯大。
對投資人來説,雖然讓渡了20%的業績報酬,但這樣的一個讓渡,會讓私募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一致起來,讓私募的關注重點回到爭取正收益上來,而不是排名,或是管理規模。而且也因為此,私募對下行風險的控制特別重視,因為凈值一旦下跌,則不能計提業績報酬,而由於業績報酬的收取通常都是採用高水位標記的方法,所以下跌後即使反彈,如果不反彈到歷史凈值高位,也是不能收取業績報酬的。
同時,為了更好的讓私募管理人和投資人的利益趨同,在資金投入方面,很多私募産品也要求私募管理人自己購買一定份額,作為特定信託計劃受益人,一些老産品中,私募管理人常購買10%的份額,如星石早幾期,博頤精選等,即使不購買10%,很多産品,如在深國投平臺上發行的,一般均要求私募管理人購買至少一份,並在未來提取業績報酬時,要將業績報酬中的一部分轉成份額,一直到管理人佔到總份額的10%。這樣的條款,會讓私募基金的管理人與投資人的利益更趨一致,與投資人站得更近。
通過好的機制將蛋糕做大,讓私募管理人和投資人雙贏,這是業績報酬讓渡者和獲取者的共同目標。不過,要當心的是,同樣的業績報酬,因為算法的不同,對私募管理人的驅動,及投資人實際讓渡出的收益,其實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