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談創業板推出的戰略意義
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守仁教授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創業板能夠及時推出,將帶動大量社會資金來投資中小企業,極大地增強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企業抵抗金融風暴的力量;從長遠來看,創業板將成為我國發展創新型經濟及今後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強大引擎。
靠民營與創新走出困境
金融海嘯以來,人們將金融經濟危機歸咎於美國政府放寬金融管制,導致結構性衍生産品氾濫,這無疑是對的。但王守仁認為,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他研究過很多資料,認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國家依靠民營與創新走出困境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他説,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美國由於石油危機和越戰,加上採取對經濟嚴格管制政策,引發了以滯脹為特點的經濟危機,導致經濟蕭條,失業率居高不下。裏根政府為改變經濟萎靡不振狀況,採取放寬政府管制、鼓勵民間創新的新經濟政策,取得了好的效果。從裏根和克林頓政府期間,由於政府採取靈活措施,成功開設NASDAQ,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降低資本利得稅,鼓勵部分退休金、養老基金等投入創業資本,積極引導和鼓勵創業,培育、扶持了一大批高科技新興企業,出現了象微軟、英特爾、思科、谷歌等世界級“巨星”。這一新政策還提供了4千萬就業崗位,而當時傳統的大型企業卻減少了5百萬就業崗位。
撒切爾夫人執政時,她認為英國的科研能力並不比美國差,就是缺乏以創業投資為動力、IT産業為主的新興創業型經濟。她採取的振興英國經濟政策之一,是政府放寬管理,讓僵化的國有企業縮水,大力發展中小創新企業,原先在國有企業中的員工,大部分轉到了民營企業,緩解了就業壓力。
當前我國面臨的經濟相對萎縮,雖與英美國家有不同原因,但舊的體制仍然束縛著大量社會資源投放到民營經濟,尤其是間接融資比重過大,在鼓勵和扶持新興的直接投融資活動方面仍管制太嚴,放不開手腳,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太難,再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而這與當年美國經濟衰退有相似之處。
危機下推出創業板正當其時
王守仁説,中小企業是靠民間個人資本積累逐步發展起來的。多年來,由於管制太多,對它們的直接融資步伐緩慢,一直就存在資本金不足的狀況。現在,在金融風暴的吹襲下則更加岌岌可危,不少民營企業因而破産倒閉。
但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國內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貢獻了GDP的六成,解決了70%就業人口的工作問題,其中包括農民工和新增大學畢業生。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解決了中小企業的危機,才有希望解決全國的經濟問題,只有中小企業欣欣向榮,中國經濟才能儘快走出谷底,實現復蘇。解決的辦法,就是大力發展以民辦為主的産學研孵化器和新興産業園區;通過各種創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引導基金支持中小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開通直接融資渠道,建立創業資本市場。因此,及時推出創業板,對於抗擊金融風暴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王守仁將其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是讓一批批符合條件的創新高科技企業獲得急需的發展資金,同時通過資本市場規範運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收購兼併整合社會資源、完善産業鏈,創造自己的品牌。同時,引導大量社會資金投資創業,帶動就業。
二是使創業板上市的優秀企業成為廣大創業者的標桿,為他們指明發展路徑,將極大的激發中國民眾的創造精神。
三是為80年代出生的知識青年一代實現自我價值,樹立榜樣,激勵他們鼓起勇氣進入創業者隊伍。
四是推動我國的産業升級。因為只有通過發達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資本的流動和交易,才能實現産業的整合,淘汰落後的,壯大新興的。
殷殷期待語重心長
為創業板誕生付出十年心血的王守仁,此時此刻真是百感交集,説不出的激動。他強調,創業板的推出不僅僅是資本市場的大事,更加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到一個創新創業型經濟的時代。
王守仁希望這一新生事物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呵護,都來熱心的培育它,決不能把它當作一夜暴富的工具。他認為創業板必須走中國自己的路,千萬不能盲目套用、照搬國外的做法。他提醒市場有關各方,要嚴格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和各項規章辦事,不要投機取巧、“打擦邊球”,要在實踐中不斷分析研究,不斷完善,讓創業板穩步、科學、有序地發展。
最後,王守仁充滿激情的對記者説:“創業板發展五年後你再看,中國資本市場必將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成功地獨樹一幟!”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