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醫改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

 

CCTV.com  2009年04月10日 07: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成為公共産品,究竟意味著什麼?記者為此採訪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她概括為“覆蓋全民”、“統籌兼顧”、“預防為主”。

  覆蓋全民,公平享有

  一旦確立,長期穩定

  記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關於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嗎?

  李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關於醫療衛生的基本制度,而不僅僅是關於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提出和實施,把醫療衛生事業提高到了國家的一項重要制度建設的層面,是一項重大創新,標誌著我國對醫療衛生事業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記者: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衛生事業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許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沒有以基本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也沒有實現全民覆蓋。

  李玲:從歷史上看,新醫改是我國第一次從“基本制度”的高度規劃醫療衛生事業,保障人民健康。這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一大創新。作為公共産品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必然覆蓋全民、公平享有,而且制度一旦確立,就是長期穩定的,不隨一時一事的情境而變化,不隨人們的注意力和興趣而變化。

  過去,醫療衛生和人民健康工作的重要性經常發生變化,有時需要給其他工作讓路;在投入、監管等方面沒有形成穩定的機制;醫療保障措施往往著眼于部分人群,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階層之間的不公平性比較突出。“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提出和落實,使醫療衛生工作有了制度化的保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和全民平等共享醫療衛生福利確立了制度基礎,具有劃時代意義。

  涉及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等體制

  記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否借鑒了發達國家的經驗?

  李玲:目前,醫療衛生體系比較完善的主要是發達國家。而一些正在進行醫改的發展中國家,通常只是從醫療衛生體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入手。我們對醫療衛生體系進行了整體設計,各個領域和環節的建設與改革同時開展,既借鑒了國內外的歷史經驗,又注意到了國際醫療衛生體制的前沿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記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能否避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李玲:醫療衛生事業的目標是多重的,公共衛生體系保障人們“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基本藥物制度保障人們“看好病、少花錢”;醫療保障體系幫助人們分散大病帶來的經濟負擔。這幾個體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過去的一些改革措施,往往側重於其中一個體系、一個領域的改革,成效有限。“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提出,表明我們認識到醫療衛生目標的多重性和系統的複雜性,用統籌兼顧的思路來規劃醫藥衛生體制的改革。

  預防為主,從源頭上降低疾病風險

  記者:有人認為,政府只需要舉辦社會醫療保險就可以實現對居民的醫療保障。

  李玲:這只是實現了“得病有保障”。實踐表明,如果不通過增加投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就無法實現“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錢”。“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了服務保障和財務保障的並重,即通常所説的“補供方”和“補需方”並重,這是根據我國當前發展現狀做出的務實選擇。

  記者:遠近結合,既著眼于近期措施的可操作性,解決當前緊迫問題,又前瞻性地為應對將來的風險作出了安排……

  李玲:是的。近三年,主要通過五項重點改革緩解群眾最關心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突出“基本、基礎和基層”,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居民的醫療負擔。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我國居民的健康問題還面臨重大挑戰,我國也面臨醫療衛生費用過快增長、超過社會承受能力的風險。必須預防為主,從源頭上降低疾病風險,保障人民“不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把公共衛生服務置於重要位置,這是執政理念的昇華。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